刘海铭:奥运开幕式赢在五大“结合”


奥运开幕式赢在五大“结合”

文/刘海铭

中国开世界奥运会,当然要有中国元素,但必须融合世界,或沟通世界。

千年一遇的奥运会首次在中国举办,集合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从这个层面来说,北京奥运会已经不再是一场简单的运动会,它承载了多少年来多少代中国人历经岁月沉淀而形成的一种深厚感情。其中,开幕式的出手高低往往预示了整个过程的精彩与瑕疵。

开幕式表演本来是种艺术形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3亿中国人心中有13亿个林妹妹。

就拿中国每年的正在引起世界更多关注的春节晚会,每次春晚都想满足13亿人或更多人的口味,结果却次次都引发全国大质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难有定论。笔者向来厌恶一味挑毛病之流,或挑毛病也是凭感觉,随风倒。

无标准之物怎么比?要比就要找角度,找标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对于我们的春晚,是从13亿中国观众向66亿世界观众的跨越和调整。

对张艺谋一干人而言,如何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通过三个多小时的表演予以完美诠释,是他必须攻克的最大难题。

怀着激动的心情,完整阅读了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面对气势恢宏的开幕式文艺表演,笔者感觉到了张艺谋一干人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用现代文化演绎中国历史,用信息手段传播民族心境的匠心。有人评价张艺谋集天才、鬼才和人才于一身,但笔者认为在评判这样的事件上,张艺谋已经不是简单的张艺谋了,张艺谋代表了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水准,张艺谋一干人已经成为了中国艺术文化演绎实操的旗手,他们正在把中国文化艺术的火炬向世界传递。

张艺谋毕竟是有厚度的,见过大的,他不会淹没或沉浮于文明中国始终突不破的一些怪象,刘翔跑了世界速度,似乎那成果完全应该由刘翔自己享受,疯狂赚广告,疯狂吹牛皮,当然我相信这不一定完全是刘翔自己的主观愿望。我们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学习世界,职业运动员就是职业运动员,老玩什么变脸。

张艺谋一干人,完成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符号与世界现代文明的接轨和再创作。对中国与世界的结合现状,提升了一个层面。

整个开幕式表演,在中国文化史上对历史的演绎和高度概括是空前的,它以中国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想象力,把抽象和具象结合到完美,把动与静、真与幻、情与理、时与空、人与神结合到极致,每一秒镜头、每一线思虑都传递着一种震撼、一种力量。

就本届奥运开幕式,笔者归纳其贵于五大“结合”。

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艺术与技术是一个匠与师的问题。

简单来说,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而技术则是功能与理性的良好表述,它的不断更新又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样性。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座建巩物,就包含艺术和技术。艺术,来源于设计者;技术,来自于建造人。艺术是不需要规律的,技术是有限定法则的,要依照一个标准的程序去操作。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从视觉角度来看,有着非常强烈的蒙太奇等电影视觉效果,这可能是因为电影的声、光、电、影等要素能有效地烘托鸟巢的气势和一些特写画面艺术美的缘故。

艺术是美的世袭领地,传统艺术如此,现代、后现代艺术同样如此。张艺谋出身于摄影师,大胆的构图、独特的镜头是其多次运用病应用娴熟的手段,这一次也不例外。

“书画”之美,线条之美,明暗之美,一切静态与动态之美。艺术美的欣赏基本是静穆的观照,这种观照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的交流与境界的置换。作为客观物体的艺术作品作为人的创造物必然渗透着创造者的思想情感。欣赏者与艺术作品的的情感交流一方面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的投射,另一方面欣赏者也接受欣赏对象的情感激发和思想启迪。

技术美与艺术美是不同的,美构成了以自我活动为目的艺术的根本性价值,艺术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审美功能而达到的。特别是开幕式上的画轴构思非常奇特,中国古老的文字、四大发明都是从画中变化出来。同时,2008名人做太极操,且变化出了很多图形。组织图形是非常有难度的,需要功夫和工夫,况且圆形是更难组合的。这些都是技术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张艺谋没有必要或没能突破自己的风格,但突破了宏大历史文化艺术解构的碎片化记忆的再现、粘连和动态化处理。开幕式表演虽然人员众多,但并不缺乏有新意的细节,可以说场面宏大又不伤害微观,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

“用最现代化的手段,向全世界展示古老的中华文明”,这是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的初衷。

二、要素与元素的结合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希望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京剧脸谱、中国武术、汉字书法、兵马俑、大熊猫、刺绣、四大发明、长城等传递中国文化的符号。中国媒体总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评判是非,下官定论。

奥运,无论如何是世界的奥运,北京奥运,不过是世界给予中国的一次表演和展示的机会,但更多是提供给我们一个自我提升、自我检阅的机会。这次机会,同时也是一次考验,考验我们的民族心态,考验我们的民族胸径。

所以,我们的起点已经不止于中国。我们的观众是全球各种皮肤、各色眼球、各种语言的人。

张艺谋也真不容易。必须对中国庞杂的历史文化元素有所取舍,挑最能代表中国要素的东西放之舞台,其他从简,甚至抛弃,这才是最现实也是必须的做法。

笔者认为,恰到好处。

三、荣耀与梦想的结合

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开幕式。融入世界,无非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历史,正视现实,共筑未来。

不容置疑,中国人的自信一度在清末之后出现断层。

从那时起,中国人的自信开始不足,甚至有些自卑的尖刻,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悦耳就意兴风发,喜形于色,评价的差点就怒而瞠之,认为对方苛责刁难于己,甚至心中咒怨。爱听好话是心理脆弱的最简单表现,这样的脆弱就是自信的不足,不知人也不自知。我们身边就不乏有这样的人,无论什么场合总是要通过展示自己的那一点点成果和浅薄的思绪,逼取他人的几句赞赏,其实,这都是骨子里不自信的一种外在表现。

对于个人来讲,或许这样的表现各有不同,但是,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通病,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做出成绩是获得承认的最好办法。奥运会的举办则是全世界对东道国发展进步的最好肯定。

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对中国人自信的恢复是影响巨大的,也是指引中国融入世界的最好机缘,所以,让我们尽可能地参与其中,努力让每亿个过程象希望中的那般完美,我们就够了。至于外国人如何评价,那时人家的事情。

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该是去促进这个过程,而不是阻碍或质疑,无论无意还是恶意。

我们承办奥运的价值,在于未来,在于理想。我们理想和未来注定有很多磕绊,但总会是进步的,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追求不止于此。

有了自信才能心态平和康健,才能宽容,才能听的下逆耳言语,才能真正的自省和自励,才会是一个个民主自由的灵魂,而不是十三亿自以为是、利欲熏心、躁气烘烘的夜郎。

四、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一块块坚硬而方正的活字印刷字模,忽然间柔软地像风一样划过,又或像水一样流动;一会儿由方变圆,成阴阳两级,一会儿又由圆成方,垒起错落有致的城墙。让人眼花缭乱的变换中,唯一不变的是一个个活字印刷字模组成的一个最能体现汉文化精髓的“和”字。它以不同时代的不同字体,出现在风中、水中、圆中、方中,以及演员们的吟诵中。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懂得追求善与美的民族,追求‘和为贵’、‘天人合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

透过这一幕幕内涵饱满、意味深长的蒙太奇的亮相,细细体味,贯穿其形意、渗透于神韵之中的“和”,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推崇、守护的一个理念,一种哲学,是华夏子孙对和平、和谐、和睦的追求和向往――

必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产生良好的影响,

同样,这个“和”字,与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在精神层面上异曲同工。或许,正是这个“和”字,注定了奥林匹克和北京今夜的相逢。同时,在世界奥运的精髓和骨血中从此铸入了中国式“和谐理念”。

借史明理,以史为鉴,观史励今,把历史性、时代性和思想教育性三者有机结合,除传统文化,开幕式还充分融合了现代元素,展示了中国的现代文明,把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通过对大国历史文化的展示,完成了大国崛起理想的寓意,既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又可以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信心。

五、文明与文化的结合

甭管那个国家开奥运,宣传、展示自己国家的民族性和文化、文明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悉尼奥运会你看到了澳洲土著人的表演,感觉很HIGH;雅典你看到了希腊神话和奥运会的起源,觉得简直就是美不胜收,佩服得无语。

2008面古朴的缶,2008名伫立的人,在鸟巢开阔的中央场地上组成气势宏大的“缶阵”。一道耀眼的光芒如闪电般从空中射来,激起缶阵上波涛起伏的光影,震耳的缶声如春雷隆隆响起。鸟巢里,全场观众随着发光的缶面上闪现的数字一起高喊:“5—4—3—2—1” 。10万人的齐声呼唤飞向天空。天空中,绚丽的焰火如盛开的牡丹,映红了鸟巢,映红了北京的不眠之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08名缶手击缶高歌,唱和吟诵,荡气回肠。此时此刻,让人忍不住回望岁月沧桑,光阴流水。全世界唯一延绵不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曾多少次像今天一样创造了历史?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曾留下多少永不磨灭的“中国印”?鸟巢中央场地,平坦如一张巨大的书案,案上一卷中国古代形制的画轴缓缓打开,一张白纸铺在画卷中央。古琴声起,《高山流水》淌进场中。15位全身玄衣的舞者跃上画卷,如饱醮的浓墨,如腾挪的笔锋,用独特的肢体语言,时而描摩,时而写意,行云流水,抑扬顿挫。“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之求索!”在人类文明的白纸上,我们的祖先以这样的精神和气魄,一笔笔刻下无法湮没的痕迹,一页页书写自己的华彩篇章。

开幕式从击缶开始,1万多名表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声光电等影像效果,为全球观众打开中华文明长卷的一角。《画卷》《文字》《戏曲》《丝路》《礼乐》一一呈现,先秦百家哲人们的智慧,“四大发明”的创举,诗词、音乐、舞蹈、戏曲、书画、建筑等古代艺术的韵味,如梦如幻地勾勒出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气象。

这一幕,112年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揭开新的一页;这一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写下新的篇章;这一幕,全人类的荣耀和梦想在融合了中华民族的精华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