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不厌小 事业才不厌大


  产品不厌小  事业才不厌大

  本报评论员  刘长杰

  8月4日,《福布斯》一纸富豪榜,将华宝国际(00336.HK)主席朱林瑶推上前台。

  这份年龄介于24~50岁的女性亿万富豪名单中,罗列了全球20位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年轻女富豪,其中有3名来自中国,她们是朱林瑶、张欣和杨惠妍。

  在上述20位女富豪中,有16人通过继承等方式获得巨额财富,26岁的杨惠妍即从其父杨国强手中继承了碧桂园(2007.HK)58%的股权,一跃成为中国最有钱的女人之一;只有4人白手起家,43岁女富豪张欣与丈夫潘石屹一起经营着SOHO中国(0410.HK)地产,而现年38岁的朱林瑶则被称为最年轻的白手起家型女富豪,身家20亿美元以上。

  来自华宝国际的资料显示,公司主要从事烟用、食品香精香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止目前,中国十大卷烟企业已经全部成为了华宝的最终客户,这其中,红梅、白沙、双喜、红塔山等皆为公司的核心客户。

  除了白手起家、自主创业的精神让我们尊重外,与杨惠妍、张欣所从事的地产行业不同,朱林瑶从事的是一个看似很“小”的生意,这也让我们刮目相看。

  这些年来,中国的富豪多出自网络、房地产、制造业等几个领域,小产品的制造普遍不被想创大业的人士所看好。然而,小产品并非小产业,小产品孕育着大机会。

  以浙江为例,鲁冠球的万向节,周大虎的打火机,南存辉的低压开关……都是小产品,但这些产品目前却占据着世界市场一定的份额,而其价格的波动足以影响到这一产业的整体走向。

  在世界500强中,既有我们熟知的通用、索尼和三星等大产业的操控者,也有可口可乐、吉列和雀巢等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的成功者,而且“小”的似乎更杰出。

  一杯糖水,卖遍全球,这是可口可乐的成功之道;一百年来,不管怎样提升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不论如何改善自己产品的使用性能,但其生产的产品就只有一样——刮脸刀,这是吉列的成功之道;而雀巢的成功之道则在于:“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分钟,都会有36000杯雀巢咖啡被喝掉。”

  我们认为,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其立论基础是把小产品卖给足够多的需求者。

  一支吸管的利润只有8毫,但如果这个世界上25%的吸管由一家企业制造,那你的企业也可以叫喊“双童吸管,世界冠军”;一瓶辣椒酱,短短6年间,成就了一家资产达13亿元的大企业,这是“老干妈”的传奇;一个小火锅新标准,每年78亿元卖给全球,这就是“小肥羊”的功力。

  与糖水、香精和吸管相比,房地产无疑是大产业,其单个项目和产品单体的价值、利润远在小产品之上。然而,我们不可能将沈阳的房子卖给华尔街的经纪人,但那些衣着考究的年轻人却离不开糖水、香精和吸管。

  没有小产业,只有小产品。只要我们做得足够专业,并且主动向世界水平看齐,那么不论我们做的产品是什么,都可以因为卖给足够多的人,而成就足够大的事业。

  ***注:此文为20080807时代商报头版社论,发表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