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网友:《中国改革开放30年蓝皮书》因已在“人民网”连载,故不再在本博客
连载,需看和下载者,请在“人民网”首页右上角或者在“理论栏”搜索。谢谢!
第七届中日韩三国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
(南 京)
喜看三国下一代 年年相聚岁岁情
——南京第七届中日韩三国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开营致辞
邹 东 涛
今天,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各国运动员和各国各界宾朋相聚北京的美好日子里,“第七届中日韩三国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在中国南京开营了。在此,我代表“中日韩三国青少年体验历史夏令营”主办单位,向参加本届夏令营的日本、韩国和中国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并向本届夏令营的东道主南京的协办、承办单位以及所有积极支持夏令营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去年,我到韩国参加了“第六届中日韩三国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这次,日本、韩国积极组织和支持三国夏令营的朋友(如表仪文先生等)为了中日韩三国的共同和平事业在南京又相聚了。老朋友相聚格外亲。在这里,我特别向积极促进中日韩三国和平友好事业中坚力量的老朋友致以崇高敬意!
南京,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是中国历史上六朝朝古都,十朝都会,也是中日、中韩曾经友好交流千余年的历史名城。但不幸的是,在63年前曾遭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和占领8年,在71年前的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余万生活在南京的中国人民惨遭蹂躏和杀戮。这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惨无人道的野蛮大屠杀。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亚洲各国的侵略给亚洲各国人民、包括日本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灾难。
今天,我们在南京这个特别的地方举办“第七届中日韩三国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具有重要意义。三国青少年在这里体验当年的不幸历史,勿忘当年的人间苦难,绝不是要牢记当年的民族仇恨,而是要化解历史仇恨,立足现在,面向未来,铸造和平理念,打造和谐世界和和谐亚洲,让三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2006和2007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次到日本成功地进行了“破冰之旅”和“融冰之旅”。今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又到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暖春之旅”。今年,中国先后遭受了雪灾、水灾、特别是大地震灾难,日本、韩国政府和人民给了中国极大的帮助,日本在第一时间专门派来了专业救援队,韩国总统李明博亲临灾区慰问。北京奥运会一直得到日本和韩国的真诚支持。中日、中韩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中日韩三国人民的友谊、团结、互助,不仅有利于亚洲的和平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作为中日韩三国和平事业一个组成部分的“中日韩三国青少年体验历史夏令营”的中方组织者,利用在南京举办“第七届中日韩三国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这个机会,特别向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南京举办“第七届中日韩三国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我感慨万千。中日韩三国的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在我这个致辞的最后,特别向三国青少年献上刚刚写成的新诗一首:
又是一届夏令营,三国学生南京行。
当年屠城滔天罪,今日携手悼亡灵。
勿忘侵略残暴史,珍惜亚洲大和平。
喜看三国下一代,年年相聚岁岁情。
我相信,在主办方和承办方的共同努力下,“第七届中日韩三国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008年8月6日
与部分日本和韩国学生在一起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祭[1]
石头城里英烈泣,怒向日寇展血衣。
三十万人头颅断,亿兆中华勇抗敌。
天兵正气冲霄汉,地鬼哆嗦举降旗。
以史为鉴化仇恨,破冰融冰两相依。[2]
[1] 200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12月12日,南京人民为寄托对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的衷思,他们用菊花在南京玄武湖环湖路明镜广场组成一只巨型和平鸽。“和平鸽”面积达70平方米,象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忌日;用25550支菊花,寄托着70周年的25550天对遇难同胞的哀思;振翅起飞的和平鸽,寓意中国人民向往和平的美好心愿。
[2]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3月“两会”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说,安倍首相去年十月访问中国是一次‘破冰之旅’,我希望我今年四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参观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始建于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时代,原为600多年前来元璋招降陈理后为其建造的汉王府。东边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型建筑群,西边是一座极为精致的江南园林,称西花园。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没有任何一座城市、也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群像南京长江路292号总统府这样,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它完整地保存着如此众多的中国近代史的文物古迹,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力的物证。总统府,这座充满东方园林优雅之美的院落,目睹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的屈辱,感受过太平天国“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的悲壮,也见证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钟山风雨和国民政府的兴衰荣辱。
参观中华门
南京中华门为南京城正南门,位于秦淮河北岸,原名聚宝门。南京中华门瓮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被中国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保护文物。
明太祖朱元璋自1366年开始修筑南京城垣,其中南门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因传说门下埋有江南富户沈万山的聚宝盆,被称作“聚宝门”,1931年改名为“中华门”。此门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共设三道瓮城,由四道券门贯通,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在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瓮城上下设有藏兵洞13个,左右马道下设藏兵洞14个,可在战时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据估计可容纳三千人。
参观玄武湖
玄武湖古名桑泊,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在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历史上的湖面要比现存的广阔得多。位于南京城中,钟山脚下的国家级风景区,江南三大名湖玄武湖,是江南最大的城内公园。
巍峨的明城墙,秀美的南京九华山,古色古香的鸡鸣寺环抱其右,占地面积472公顷,其中水面368公顷,陆地104公顷,是古都南京名胜古迹的荟萃之地,全市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娱乐休息公园。
参观鸡鸣寺
鸡鸣寺,位于江苏南京,位于南京市北极阁(市内一座小山)东北端,市政府大院西边。
鸡鸣寺原名同泰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 年)。
参观明代宝船厂遗址
明代宝船厂创建于明永乐初年,是专门为郑和下西洋兴建的大型官办造船基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 现在当地尚余7条作塘,有4条作塘还被掩埋填埋。
郑和下西洋船队,船只体量之巨大、数量之众多,当时世界罕见。据《明史》等有关文献记载,大型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有九桅十二帆;中型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仅造一千料(料是中国古代表示船只载重量的单位,1料等于1石,即60公斤)的船,所用木料就有数百根,钉子数万个,绳索上百条,桐油数千斤,石灰近万斤。
宝船厂遗址公园以3条作塘遗迹为主,建有郑和下西洋碑廊及雕塑群。碑廊长200.5米,正中是仿制的反映郑和下西洋历史最重要的5块石碑,即福建长乐“天妃之神灵应碑”、太仓浏河天妃宫“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南京天妃宫“御制弘仁善济天妃之碑”,以及斯里兰卡“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和印度古里“首航古里纪念碑”。
浣 溪 沙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感怀[1]
二零零五年七月六日(旧作)
可赞郑和下西洋,
宣德柔远广交邦。[2]
中华文明播四方。
可叹郑和下西洋,
空前绝后成孤唱,
闭关锁国酿国殇。[3]
[1] 2005年7月5日—7日,笔者应邀参加了在南京市举办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
[2] 宣德、柔远:即宣传中华文明的道德教化,以文明礼貌的方式怀柔远方的诸国和民族。“宣德、柔远”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政治任务和交往方式。
[3]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此后嘎然而止,而取代的则是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都长期停滞不前,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国的大门,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