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网友:《中国改革开放30年蓝皮书》因已在“人民网”连载,故不再在本博客
连载,需看和下载者,请在“人民网”首页右上角或者在“理论栏”搜索。谢谢!
喜看三国下一代 年年相聚岁岁情
——南京第七届中日韩三国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下)
参观孙中山陵墓[1]
[1]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中山陵自1926年1月动工,至1929年主体建成。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中山陵凭吊
钟山[2]巍峨托中山,中山辉煌映长天。
民主革命先行者,民生民族和民权。
辛亥风云扫封建,事业未竞留遗言。[3]
陵中总理难眠事,海峡两岸何时园?
[3] 孙中山临终政治遗言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后被概括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参观朱元璋墓(孝陵)[1]
[1]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明孝陵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
参观明孝陵感怀
一
史上最牛小乞丐,[2]千军万马大元帅。
北驱元蒙南伏虎,紫金山下换朝代。
二
史上最牛大皇帝,高墙广积主神器。[3]
三
史上最牛大屠户,[6]臣僚数万成骨碌,
剔除权杖荆条刺,图谋子孙江山固。[7]
[3] 朱元璋在实力不够强大时,采纳策士朱升的建议:“高打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指稳固根据地;广积粮,指广泛筹备资金粮草和人才;缓称王,指保持低调示弱,避免成为打击对象。最终成就大业。神器,指皇位、最高权力。
[4]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力修冗加固长城,现存长城大部分是明朝初年修建的。
[5] 朱元璋对官员贪污腐败实行极其严厉的惩罚手段:处死剥皮充草,挂在衙门外。
[6] 朱元璋登上最高皇位后,对作为开国功臣的犯事以及可疑者采取了残酷的诛灭手段,前后杀害了三、四万人,被称为“大屠夫”。
[7] 当皇太子建议父皇朱元璋善待和少杀开国功臣时,朱元璋把一根长满了刺的棍子丢在地上,命皇太子用手拾起来。皇太子一把抓住刺棍,结果给扎破了手掌并连声呼痛。朱元璋说:剔除荆条上的刺,是为了太子继位后好掌控江山社稷。朱元璋看到皇太子懦弱,担心他死后强臣压主,所以事先消除隐患。
参观孙权墓[1]
[1]孙权(公元182年~252年),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募得兵勇千余人拥兵,为长沙太宁。192年在与刘表作战中中箭身亡,其长子孙策继承父业占据江东。公元200年,孙策被刺暗杀,其孙权便成为江东的新主人。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与魏、蜀成鼎足之势。219年,孙权索取荆州,袭杀蜀国大将关羽,次年又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229年他在南京称吴王。242年派兵攻占海南岛,又发兵柄横渡海峡到达台湾岛,基本上统一江南地区。东吴在孙权统治时期,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实力,成为三国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曹操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于252年死后葬于紫荆山的梅花山,原名孙陵岗,又名吴王坟。因岁月悠悠,孙权墓的具体位置尚未考证定论,但在梅花山立有墓碑,雕有巨幅塑像。
莫愁湖咏莫愁女[1]
[1] 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雕有莫愁像。莫愁湖得名于一个美丽的传说。莫愁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子,15岁时父亲病死,为葬父只好卖身,被石城湖边的卢员外买为儿媳。不久北方边塞受到敌军侵犯,丈夫应征戍边,一别十载杳无音讯。纯朴的莫愁把心思寄托在帮助邻里扶危济难的善行之中,深受邻里称颂。但遭公公凌辱,莫愁投石城湖而死。后人怀念莫愁,便把石城湖改称莫愁湖。
咏 莫 愁 女
一
莫愁女,汝莫愁,愁断肝肠愁白头。
浴得莫愁湖中水,洗尽心垢明双眸。
二
莫愁女,汝莫愁,女人天姿贵温柔。
柔能克倒将相侯,世上君子皆好逑。[2]
参观秦淮河[1]
[1]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一般讲秦淮河通常是指内河。秦淮河古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娱乐区。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一方面是商贾和美女粉黛云集之地,另一方面又是文人荟萃和儒学鼎盛之地。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昔日繁华景象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修冗,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秦淮河赋
一
久有秦淮梦,今日踏歌行。
六朝金粉地,十里步步情。
一水千灯影,两岸百态生。
清风拂身爽,月色润心灵。
二
十里秦淮河,不知作何吟。
厚重夫子庙,轻浮粉黛群。
庙中书声朗,阁上艳拥门。
且看香楼媚,《桃花扇》中人[2]
[2] 《桃花扇》,[清] 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世孙) 著。《桃花扇》通过明末复社文人候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反映明王朝特别南明朝的覆灭过程。媚香楼是候方域和李得君相识的地方。
第七届青少年夏令营总结报告
2008年8月6日-11日,由邹总和杨群同志带队、刘玮、李雪、张宁去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第七届中日韩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
中日韩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是我社的传统活动之一,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这次恰逢中国是主办国,在前期筹备工作中,我们选择了跟以往不同的形式,联系了全国重点高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作为我们的承办方,由我社策划统筹,由承办方负责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社的压力。
8月6日北京工作人员和营员到达南师大附中,在安顿好中方营员之后,韩国参加者和日本参加者相继到达。虽然日本参加者报到迟到,在承办方有条不紊的组织下,报到工作进行较顺利。晚上7点半召开了开营仪式,邹总代表主办方发言,参加开营仪式的还有社科院近代史所《抗日战争研究》主编荣维木、南师大附中校长王占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及南京市学联、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领导。开营仪式后,中国青少年为大家献上了“中国之夜”文艺演出,孩子们表演了民族舞蹈、书法、双节棍等,会场中掌声阵阵。
8月7日一大早,我们就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加悼念遇难同胞仪式。由邹总主持,各国青少年代表献上花圈,宣读了悼词,江苏省教育电视台记者全程采访。接着我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并听了一位幸存者栩栩如生的报告,大家心灵都受到震撼。在下午的南京大屠杀主题讨论上,特别是日韩青少年,发言中都提到这次参观让他们受益颇多,了解了以往不了解的事。晚上轮到“韩国之夜”,吃着韩国青少年带来的小吃,大家一起玩游戏。
8月8日和8月9日,我们参观了南京从六朝到民国的历史文化古迹,如鸡鸣寺、总统府、明孝陵、中山陵等。8月9日下午大家进行了关于“东亚三国共同文化背景”的讨论。晚上参加了“日本之夜”的联欢活动。值得一提的是,8月8日,配合奥运会开幕,三国青少年举办了“小小奥运”的运动会,晚上又观看了奥运开幕式,看到各国代表队入场,大家一片沸腾。
8月10日,青少年们参观了南京的LG工厂,在回顾三国的历史之后,体会了当今三国是如何在经济合作中共存。下午大家以“东亚和平与东亚共同体”为题讨论后,参加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组织的闭幕式,欣赏了中国传统歌舞表演,三国青少年宣读了和平宣言,中国学生代表将营旗交给下届举办国韩国。晚上大家一起去夫子庙品尝南京小吃,欣赏秦淮河夜景。
8月11日,日本参加者、韩国参加者相继离开,孩子们依依惜别,有的孩子都哭出来了,很多孩子的营服上都写满了在夏令营中认识的新朋友的临别留言,纯真的友谊已经在他们心中萌芽。看到这些发自内心的友爱之情,我们工作人员也深深感到欣慰。
在此次夏令营中,我们和日韩方的主办者多次一起开会讨论,对此次工作的不足之处,如翻译人数不够,商量了以后碰到此类情况时的解决方法。另外日韩主办方提出了夏令营参加者的连续性问题。此次参加夏令营工作的中方工作人员多为第一次参加,在前期工作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前几届夏令营的中方工作人员,也因为种种原因,人员不稳定,造成了中方的参加者连续性程度较低,今年的参加者中几乎没有往届的参加者,这在夏令营的具体组织中,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沟通说明。另外,也希望培养连续参加夏令营的营员作为营员中的骨干,参与夏令营的组织工作。这些意见对我们今后的工作都很有帮助,提醒了我们下面的工作应该怎样更好地展开。
在最后一天韩国主办方进行的夏令营问卷调查中,中国营员对这次夏令营的满意度都在80分以上。这对我们的工作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
在收支方面,本次夏令营从筹划之初开始,就本着节约开支的原则,这次基本上做到了收支平衡。
这次夏令营得到了社领导和社里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希望各位提出更多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让下一届的活动进行的更有声有色。
回到北京后,我们还有一些后续工作要做。总结为以下几条:
1、 进行后续宣传工作,活动报告和照片上中国网:
2、 着手建立历届夏令营资料库,建立营员可以在网上交流的平台;
3、 在梳理的过程中考虑下一届活动如何更有效地组织。
执笔 国际出版中心 刘 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