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物质表现及其认识上的复杂性


虚物质表现及其认识上的复杂性

一、过去与未来都测不准吗?

人们从事物的当前状态几乎不能知道事物的未来,而人们对事物的解释或理解通常取最近一段表现去描述其产生、过程、原因,并作出对其未来走势的逻辑推理、概率推测。精确、严谨的科学研究也不过是对事物现象的解析推理,较一般深远点而已。这种办法不可能找到事物产生的原点,从而就事物的来龙去脉提出无穷个疑问。比方说,我们知道地球的一些现状,却无法肯定地球的未来,更不能明白地球自宇宙产生以来的全部经历。又如,每个人基本明白自己现状、处境,却不知道自己的明天,更不可能知道生活在父母之前的所有祖先和构成自身的C、H、O等元素的具体所指或具体

                   宇宙生命周期

           P           NOW           F

S                                               E

START)                                     (END)

7-1  事物轨迹二段论

的来源途径。鉴于此,提出无穷个问题是因为存在无穷个来龙去脉之求知环节、点滴。

任何事物的生命运动轨迹都来自其复杂社会轨迹系,亦都是社会生命运动中的一条轨迹、线段,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见图7-1。问题是:根据寿命上限原则T2和认识能力有限原则T3,认知者生活在宇宙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极短片段里,站在NOW位置知过去P(PASS)却不知未来F(FUTURE),即前段论;发现完结E(END)只能以F解释,而与P相脱离,后段论。是故事物真相最多只能趋近而不能揭穿。这正符合测不准原理。

    世间一切事物在其产生、生存、成熟、灭亡、转换存在形式的生命运动周期中间,凡发生的当前已知事件或史记故事谁都能给个分析说法;凡未来的过程、历史渊源,在某一时空点已发生或将发生什么则总是朴朔迷离有趣,无可知晓;无数说不清道不白的社会现象,直到今天我们也只能以“机遇”、“缘份”、“迷信”……一言蔽之。

二、虚物质使得事物现象难以测准

    过去与未来都测不准的原因是虚物质难以感知,因而发现认识虚物质后,我们描述事物就会越来越准确。

(一)认识三世界二层次T4

思维认识能力、科技手段的局限性及其渐进发展是导致虚物质控制的事物现象测不准的原因之一。因对事物的认识必须经历三个世界二个层次:一是未知未觉盲目世界;二是感觉未知迷信世界;三是感知科学世界,即三个认识世界。随着科学创新与发展,人的感觉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提供的科学试验手段和感知仪器越来越先进。这使得人类认识的触角悟性逐渐修正迷信说法给出科学理论,又不断探索未知未觉玄幻世界给出揣测式迷信纷说。此即认识二层次。人文科技的资料宝库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大集成,从中可以看到,虚物质领域是人类感觉最早,学派理论最多却了解最少的必然王国,因虚物质以“禁闭”方式存在而难以感知,使人类对其认识一直处于感觉未知“迷信”第二世界层次。也因此研究虚物质的社科在人类思维认识的历史中起源最早却反而于今落后于自然科技。

(二)对虚物质有感觉而未知

为什么事物的过去与未来我们都测不准呢?究其缘故,主要是一种无形状、无质量、高速运动、难以感知的特殊物质或量子层面下的物质使然。对于这种物质,人类历来就有感知,而且早期感知清晰,至今却越来越模糊。但对这种物质的称谓五花八门,概念亦有变迁。传统上关于“上帝”、“阴物质”、“神灵”……及各种宗教信仰等的相关描述,除了因对自然界缺少科学认识而形成的荒诞滑稽与迷信混杂体文化外,其主流应是古人类在高本能、低意识的基因支持下于冥冥之中感悟到这种特殊物质的效应及规律的作用,并随着本能基因的退化、意识基因的进化而直观感觉越来越模糊、意识思维越来越敏捷,又经数千年反复思考、偶发思想灵感逐渐积累发展而来的万家之说。所以,古今中外诸子百家谈天说地论人道,如阴阳说、“唯心派”理论和五花八门的预言揣测并非均无道理。我们人类文明的“人性纵横论”和百家学说等总体上绝不会是凭空捏造的,至少是空穴来风。对人类历史文化文明的总结,必然得出对“虚物质论”的支持。联系图7-1所反应的测不准,就每个具体事物来说,决定着一切事物生命运动周期具体过程按一定轨道运动的自然实在,正是阴阳说、“唯心”学等感悟较深的关于“上帝”、“神灵”……经虚物质概念修正后的原形;或今天正在探索的宇宙黑洞、虫洞、负质量、反物质、暗物质、夸克胶子……中正有其原形--虚物质。当有了虚物质说,一切谜信的东西都将无藏身之地,一切歪理邪说就难以在复杂的迷雾中鬼混,复杂的是非世界将变得简单明了。

生活中就有个司空见惯、视而不问的大迷惑:物质以各种形式在时空中运动,具体的或不同层次的每个生命体或本能地或有意识地要求自身现行方式永久生存、充分发展、无限自由,而决不是随其自然的。反之,试想一个没有生存发展自由要求欲望的、肯定自我的物体稳定地存在时空中的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事物运动会有方向有动力有规律有意义吗?如果物质没有稳定的具体存在形式,何谈生存发展竞争之理;连自身都抛弃的生命体何谈为他(它)服务……。对此迷惑的唯一解答是:存在一种控制性物质,即是控制其载体(物体)之“生发自由”三层一体化消费体系按最佳途径方向去实现的虚物质。

(三)虚物质效应T5使得认识环境更为复杂化

虚物质效应是什么呢?五构素构成物体,物体联合成社会。无论生命体个体内部环境还是物体联系桥梁即社会环境都潜在虚物质作用,因而充满着虚物质效应。虚物质效应就是人性物性(无机物具有物性而有机物具有物性、人性)发散与收敛作用交相运行下的事物现象、社会种种矛盾、规律法则、混合与秩序等。它们可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现象总和或称问题基础论点就是虚物质存在作用的‘负’效应。只有把握虚物质‘负’效应才算找到了“系铃人”,才能找到“解铃人”:531理论。531理论是对虚物质‘正’效应的概括,即遵照五大律应用三大模件作工具去实现一个目标性原则。虚物质正负二个效应发生中和反应时便可解决社会矛盾与经济问题,并使矛盾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虚物质效应表现为物体事件的纷繁交错,使辨析事物困难重重。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生命运动周期。在生命运动周期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间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环境又存在着物质、能量、运动等的相互转化。这种物体生命运动周期及其联系转化造成的复杂局面再进一步衍生了事件,即物体生命运动衍生出事件、现象。类似物体的事件生命运动周期及其相互联系制约、事件形式的转化又更进一步造就了花花万千世界,给我们通过把握事物来认识虚物质撒下了迷雾屏障。

(四)本能上升到意识使得感觉退化而思想保守

    随着人类的进化,宇宙中本能上升到意识,也标志着物性上升到人性。

2000年6月26日宣告“人类基因草图”绘制完成,揭示了其中90%左右基因已退化。我想这90%的基因多数应是支持古人类生存运动的本能基因,也就是说靠本能生存的祖先在本能方面必远远高于靠智慧生存的现代人,但其思维能力则远远低于现代人类。这种“祖先看得见而我们看不见,我们想得到而祖先想不到”的时代差异就使得善于思维而远离自然且本能退化的我们,难以相信缺乏详细记载的远古人类碰撞虚物质所发生概念的种种传说或理论。

    从以上四点看来,人类至今未把握虚物质,仍纠缠在科学与迷信、唯物与唯心的论战中。这虽是一种枉费,但如上所述人类在宏观世界中对虚物质感知困难的客观原因,或可说是一个必经的认识阶段。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暂且对虚物质概念不予置否,借助天文、物理、生物、化学等的探究成果勇于开拓、大胆设想,则当科技生产力发展到迫切需求虚物质管理理论作指导而绝不能少的阶段、人类在空间活动范围和感知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虚物质与广义物质的真面目必然裸露无遗地展现在人类面前。问题是,现代科技生产力非常发达,人文科学则十分落后,急待虚物质管理法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