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做食品就是做良知


笔者到乐山培训,经成都到乐山路上,看到一条十分醒目的广告语:“做食品就是做良知”。去的时候,并没有注意是什么企业做的广告,虽然以前也隐隐约约见过此类广告,但此次给笔者感触颇深,因为,不禁让人想起了近期在全国闹得不可开交的三鹿奶粉事件。当我眼帘浮现这几个简朴而又令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在此时看到,却又另一番感受:我们企业真的有良知吗?

中国人最讲道德的,最讲良知,可到最后,为什么我们就没有良知呢?

我不知道,但有一点,良知能够在利益面前经得住考验吗?事实已经胜于雄辩了。

笔者就想,到底什么原因使我们的良知没有了。

看到刚刚出生的小孩,好不容易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了人生所谓的胆结石。我们扪心自问,那些做奶粉的企业,我们良知在哪儿?

再回顾食品事件层出不穷出现了时候,是什么让我们变得狰狞,变得如此呢?

921日,笔者做培训结束,回到成都。在路上,一定要看看这个广告语是哪个企业做的。是一家成都食品企业,我以前不知道,但现在知道了,那就是“得益绿色”。

我不得不佩服这个老板,并不是他有多大的远见,更不是有多少内涵。也许,很多企业都会冠冕堂皇地说,做食品难道就不做良知吗?

错了,并不是我们做企业就不做良知。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企业都有良知。经常看到一些企业,一开始产品质量上乘,服务到位,此时,良知本能促使企业做好。可是,随着企业做大,尤其一些所谓的竞争对手开始弄手脚的时候,很多企业开始动摇。尤其随着监督不到位,所谓的劣币驱逐优币,竞争不规范,使得一部分有良知的企业,也开始动摇,也开始朝着所谓潜规则方向走。于是,形成了中国奶粉企业如此壮观场面。

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很多企业很难真正的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很难有所作为。原因是,做企业的最基本理念缺失:产品质量高于一切。良知底线在利益面前变得脆弱,在不规范的市场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良知,尤其做食品的企业,只要能够长期坚守,我们离国际大企业还会远吗?我们有如此大的市场作根据地,有如此单纯的消费者为你买单!用做基本做企业的守则,那就是用良知武装我们的思想,用良知来改进我们的理念,用良知来促使我们真正的去做企业。

天下烟叶在云南,云烟之乡在玉溪

个人简介:

姚日来,专业培训师,工商管理硕士,红塔集团战略研究员、内训师,《销售与市场》烟草专刊特约撰稿人,烟草在线专栏专家,中华培训网、中国总裁培训网、浙江省温州亚美信管理咨询公司、玉溪三维知识管理咨询、北京清蓝管理咨询、昆明君略咨询、厦门启智管理咨询公司等国内多家机构特邀培训讲师,玉溪聂耳书城大讲坛专家组成员。曾担任清华大学职业经理人训练中心昆明班教练,北京远京管理研究中心培训部主任,西南负责人。有着丰富的企业培训和管理咨询经验,曾为红塔集团、浙江温州烟草、四川烟草、四川南充烟草、四川内江烟草、四川乐山烟草、福建南平烟草、江西烟草、昆明铁路局、玉溪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玉溪江川烟花爆竹企业、云南省人事厅、云南包装厂、昆明世昌经贸、昆明泰丽国际酒店、河北驼马集团等几十家企业组织内训和管理咨询。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聘讲师,主讲《应用心理学》、《人际关系学》、《职业规划与管理》等课程。曾在《销售与市场》、《人力资源管理》、《理财》、《中国驰名商标》、《现代物业》、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国烟草在线等杂志网络媒体发表各类文章上百万字,详细了解请“google”或“百度”姚日来。

姚老师培训联系电话:0877-2066608    296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