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把感恩教育放进学程里啦!
一个“天府之国”首都,而且把麻将作为休闲基调、不知人间疾苦的城市成都,能在今年开学后,表示对全市中小学师生心理干预实现全覆盖,并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爱心教育和感恩教育,试图塑造为爱心之都、感恩之都,这回头不都要感谢一场大地震带来的觉悟吗?正是先知们常说的“灾难即礼物”呀!
据说“感恩”这两个那么有能量的字眼,竟然被当作是宗教“同路人”,于是过去绝少在一般人学习及生活里出现,直到“感恩的心”这首歌出现,才堂而皇之为大众所接纳,且许多晚会最后都行礼如仪的来上一首,但还是应景的成分多些。究竟什么叫“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在我们习于批斗的人际关系文化里,确实显得苍白无力,很难于表达清楚。
无论如何,今天希望的曙光出现了,让年轻孩子学习感恩,既然无法从他们的父母辈里学到,那就从学校课堂里尽力去感受吧!尽管我还没有看到实质内容,至少“感恩教育”这四个字能够组合在一起,就已经是不得了的成就哪!
而我想象中的感恩教育有哪些内容呢?首先要把“惜物”落实在生活习惯中,例如开水龙头就想到不要浪费,因为水资源是有限的;擦手纸和面纸也要够用即可,不是大把大把的扯下来擦两下就随手扔掉,能做到就对保护树木和环境卫生都有帮助。就像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动作,恰恰是学校 从老师开始就要身体力行的,然后“身教”给学生看,最好省了“言教”吧!
因为要教育给学生的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提供地球资源给人人共享,我们应当时时心怀感恩,一则感恩天地资源服务我们的生活品质,二则谨慎为别人(包括穷困地区和下一代)留点公平使用的空间。只要心存善念,感恩之心就油然而起,接下来连吃饭的时候,都会想着感恩老天给了好天气,农夫的辛苦播种,做饭人的爱心,才有现在这一顿饭,那还会任意浪费吗?这样的孩子会坏到哪里去呢?
所以“感恩”完全是一个人自我成长素质的表现,千万别再沦为口号、教条,都是叫别人去做,自己从不反省的。懂得“惜物”,自然轻易会“惜福”,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滥用物资、予取予求了,行止就会节度有礼,于是我马上能看到绅士、淑女的形象在眼前了。
再进一步对人也常心怀感恩,有这样的父母,孩子怎会忤逆不孝呢?人与人相处,又怎会老是斤斤计较呢?应该更多的是友善、平静、和谐吧!如此人际关系必然无往不利,将来进入社会,个个老板都要争聘这种优质人才,我常谈到的华德福教育体系出来的孩子就是这样,比起那些几个学位的要吃香多啦!
也因此,感恩教育若能够做到位,我们一代代的苗子,才担得起“中国世纪”的盛名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