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焦点-分配不公
上述问题基础论点都是浑然一体彼此关联的。其中人们普遍关心的又有一定聚焦作用的应是分配不公。因为公平意味着每个人的能力贡献与欲望满足达到平衡,在按才分工、按劳分配价值取向下人人心满意足个个安居乐业;在储备特长按需分配保护下,全社会共生存全民共天伦。否则,就是一个以经济问题为标志的充满罪恶的社会。
一、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
分配上的不公平主要表现为,不顾丧失劳动能力者和社会公益消费;不重视设置面向全社会的医疗、失业、特困、人寿养老、安全生活等的保障体系,单纯按生产要素分配消费金;也表现为责权利不清而贪污盗骗,财力、武力、权力三类剥削盛行;还表现为全社会生存金、发展金、自由金计划配置不当,对消费金所有权和使用权适当分离难以接受,产品不完全用于消费,等等。这些必将导致产-消通道出现二种状况,其一是堵塞;其二是干涸。
二、分配不公的原因简析
从分配不公的现象可以看出,分配不公是经济问题基础论点的综合表现,因而是经济问题的焦点。下面从重要的问题基础论点去作个简要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排斥的总矛盾呢?这是因为能力有限资源有限使得共生存需要齐出力来保证,而欲望无穷又表现为物体在生存正常时逃避劳动,进而不择手段去谋取不劳而获的生存发展资料。这种局面必然演变出分配不公,因分配不公最突出的表现是不劳而获。分配不公集中表现在二方面,一是社会分工不遵守任人唯才配置岗位而是鸡犬升天盛行;二是消费品分配不遵守按需按劳相结合的分配原则,盛行三力剥削。不坚持任人唯才,不坚持按需按劳结合分配原则,社会的经济的问题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仅出现总矛盾,还会同时出现其它基础论点,因为用人机制运行良好意味着其它机制都能正常运行,而且合理用人与按才配置岗位是保证社会机制运行优良和制度创新改进的首要条件,否则因用人不当就会酿成万恶社会之源;因为共生存就是要按需分配,齐出力就是要按劳分配,否则总矛盾就不能消除,也就是违反了高级载体生存条件下的低级载体齐出力自然法则。
高级载体整个儿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是方向一致的齐出力,可以保证共生存,需要遵循和使用531理论。但在使用531理论来治理社会与经济之前的齐出力方向是资本主义式的市场经济引导的拜金主义,虽然讲按劳分配原则,但经济危机频发,失业率居高不下,各种经济政策或措施显得凌乱而作用盲目。因拜金主义是不择手段追逐个体利益的,结果是不能保证共生存。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人的劳动能力远远高于其生存生理所需消耗产品,纵使没有531理论指导,也不至于发生全社会性生存危机。事实是,社会科学没有量化,社会、经济信息不对称,缺乏计量、数学运算,管理环节、商贸环节的横跨干预……。所有这些使得既不可能有高效的理想的经济运行水平,也不可能真正落实任人唯才、按劳取酬原则,没有想到财富所有权与使用权可以适当分离、按需按劳分配可以相互结合。总之,现实是生产力越发达,社会分配更加不公平。生产力总是为善于公关、结党营私而掌握武力、权力、财力的少数人服务,生产力体系原创者、广大劳动人民总是得不偿失而多数贫困,从而成事更难、生产力体系发展不充分。
在公制经济体中责权利不统一,而在私制经济中社会盲目竞争。这二者都将导致消费金分配或占有上出现悬殊差距,也正是产-消通道受堵的主要原因。但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对贫富差距的肯定,就不会有竞争;在责权利不统一的公制经济中,这种差距不仅是劳动竞争上的,还表现得极不公平,打破了劳动竞争,导致质量与效益均低下的泡沫经济或贫穷经济出现。更有甚者,贫富差距悬殊使大量消费金旁路消费环节直接进入生产市场,或缺乏计划使总消费金投入不足。结果只能是消费、生产二萧条。唯有理解虚物公平T19概念,启运虚物质分配理论与分配总原则,就是坚持责权利统一原则,能赢得公平与发展的绝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