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汇新店为何选址老场坊:谈创意地产原型测绘


  苏浙汇以高档中餐厅著称,菜肴做得有特色,环境也讲究。如开在金茂大厦里苏浙汇天萃庭以中国古典皇家色彩及建筑元素为基础,用现代设计手法演绎出恢宏的气势。近来苏浙汇又一新店选择在1933老场坊开业,选择这样一个地点,苏浙汇方面表示是被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历史感所吸引。

   1933老场坊“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历史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建筑改建创意园区的原型测绘。

  

   老建筑改建创意园区原型测绘是创意地产的调研的一个内容。创意地产的调研是为实现特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收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对创意地产运作进行研究和预测,以作为创意地产开发、营销、管理的前提和依据。由于创意地产的开发有相当数量是属于再开发项目即老建筑的改建,因此需要对老建筑进行测绘,以达到保护性再利用。创意地产调研不仅涉及到市场、建筑,而且也关注人文信息。

 

   2006年9月,第六届上海艺术双年展国际学生展在这里举行。在汇集了中、法、澳、荷、英、美、芬、瑞典、瑞士诸国设计院校学生的各个展台上,一个名曰“屠宰建筑——工部局宰牲场测绘记录”展览引人注目。这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2003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暑期,对一座始建于1933年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宰牲场原型测绘的汇报。

  作这样的测绘直接原由是:2006年8月1日,上海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锦江国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扬子大酒店举行签约仪式,租赁地处上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沙泾路10号、29号即原工部局宰牲场地块,开发创意产业集聚区,取名“1933老场坊”。

 “屠宰建筑——工部局宰牲场测绘记录” 展览包括三个部分,照片图纸、复原模型、DV纪实,体现对一种历史建筑原型的测绘。原工部局宰牲场的测绘从建筑图纸上来说分为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全套图纸。

  对历史建筑原型的测绘,并非只是建筑“原真性”(Authenticity)的记录,更有意义的是建筑在建造和持续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建筑与曾经沿袭的风俗人情互动过程中留下的烙印。也就是说,建筑原型并非都是“物态的”或“有形的”,而在建造使用过程中持续存在的场景、仪式及建造工艺或程序等等,都是建筑原型所包含的“非物态的”或“无形资产”内容。观摩“屠宰建筑——工部局宰牲场测绘记录”,可以全面了解具有古罗马帝国时期巴西利卡式风格的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屠宰场的历史风貌和营造情景,感受上海20世纪30年代前期都市景象和市民生活方式的一些细部。

  

    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63万平方米,由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设计,上海余洪记营造厂建造。建筑外立面水泥外墙上从上到下设立花窗。建筑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圆,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加工车间采用了“无梁楼盖”的施工技术,“伞形柱”直接顶在天花板上,这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建筑技术,它解决了一般大柱上必须加梁的弊端,使利用空间大大扩张。在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另外两座分别在美国和英国,上海这座是主体结构和外观等方面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据了解,该地块包括地上建筑物租赁期为15年,开发投资超过1亿元。

    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原型测绘对老建筑保护性再开发是非常必要的。从开发商的角度说,只有全面了解老建筑的原型,才能发挥其历史价值,掌握第一手资料,协助建筑设计师形成老建筑再生设计概念,面对未来的消费者和使用者,也有利于建筑遗产日后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从技术层面上说,测绘得到的老建筑原始结构,承重墙、柱、天花构造,空间层高,采光质量等各方面情况是老建筑保护性开发的重要依据。老建筑在长期使用中地基、荷载、自然因素会使建筑体局部或整体出现不均质沉降,结构抗震能力差,火灾隐患多。现场测绘必须和相关的史料档案记载进行比对、复核:从结构体系关键部位到一般部位、从保护区域到非保护区域、从施工操作的困难点到容易点,做到测绘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

    老场坊和其他老建筑的原型测绘其“原型”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它既指建筑的物质结构层面,又指建筑的“非物态的” 的内容。

 

   “原型”是西方文化中的术语,是一个涉及哲学、神学、心理学、文学等领域在多重意义上不断开放,不断被更新的一个概念。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型”,他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从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是一种保存在整个人类经验之中,并不断重复的非个人意象的领域。荣格认为,文艺作品的原型凝聚着人类从远古以来长期积聚的巨大心理能量,其情感内容远比个人心理经验强烈、深刻得多,可以震撼内心深处。当我们感受艺术中的原型时,仿佛是有人拨动了我们很久以来未曾被人拨动的心弦,我们会获得一种超越个人的力量,个人的命运会转变为人类的命运。

    一位哲人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传说和歌曲已经沉默,它依旧诉说……” 。岁月流逝,很多人、很多事都已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但作为这一切事件发生场景的建筑却保留了下来,使得后来的人们能在此回味、沉思。老建筑历史场景的“原型”往往是浓缩的城市心灵史,都市人的性情意绪和生活足音在这里凝结、沉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趣味、情感、观念,经常使人梦牵魂萦,流连不已,创意地产对老建筑保护性开发,也寻求这样一个城市人心灵的历程。

(本博文图片为老场坊原型测绘图纸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