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当A股市场屡创新高、基金投资人获利丰厚的时候,基金公司并没有因此提取超额管理费收入。一些公墓基金经理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转投私募基金。当然,这种利益最大化既包括物质收入的最大化,也包括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一年过去了,市场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不仅要问,从公募到私募,他们还好吗?
2.52%与-49.50% 近半年业绩呈现两极分化
我们统计了管理私募基金超过半年的原公募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数据显示,原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江晖管理的深国投-星石1期最近6个月的净值增长率为2.52%,是少有的实现正回报的产品。原长盛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田荣华管理的深国投-武当1期和原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梁文涛管理的深国投-亿龙中国最近6个月净值小幅下跌1.23%和2.35%,紧随其后。而原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石波、原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王贵文和原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肖华的表现并不理想,深国投-尚雅1期、中投-隆圣一号和深国投-尚诚最近6月份净值增长率仅为-29.16%、-37.66%和-49.50%(表1)。
表1:部分公募转投私募基金经理近6个月投资业绩表现
产品名称 |
基金经理人 |
单位净值 |
近六个月增长率 |
更新日期 |
深国投-星石1期 |
江晖 |
1.1784 |
2.52% |
2008.08.20 |
深国投-武当1期 |
田荣华 |
1.1057 |
-1.23% |
2008.08.08 |
深国投-亿龙中国 |
梁文涛 |
3.0066 |
-2.35% |
2008.08.05 |
深国投-尚雅1期 |
石波 |
0.7088 |
-29.16% |
2008.08.08 |
中投-隆圣一号 |
王贵文 |
0.6506 |
-37.66% |
2008.08.08 |
深国投-尚诚 |
肖华 |
0.8334 |
-49.50% |
2008.08.20 |
数据来源:《股市动态分析》整理
从结果上来看,上述由公募转投私募得基金经理业绩呈现两极分化。其实,私募基金灵活的制度设计决定不同的投资理念会在单边下跌的市场行情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万绿丛中一点红 私募机制成就优秀的基金经理
在单边下跌六成的A股市场中,江晖领衔的深国投-星石系列产品还能够实现盈利,确实难能可贵。
纵观江晖的职业生涯,也较之一般的公募基金经理更加丰富。在进入公募基金之前,江晖曾在国际期货、泰康人寿保险任职。或许是期货的从业经理让他对于风险有着更加深刻地认识,也更能够在狂热的市场氛围中保持难得的冷静。
作为两届中国基金金牛奖得主的田荣华同样老到。曾有记者称赞田荣华是个“快刀手”,因此能在本轮下跌行情中快进快出、规避风险。田荣华却略感一丝不快的回应道:“我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在田荣华看来,价值投资并不是简单地买入持有,也不能简单以持股时间长短来衡量。价值投资包含一个很重要的精髓是安全边际,在被低估的时候买入,被高估的时候卖出。
信托型私募基金在股票池、仓位控制、持股集中度等方面相对灵活的制度设计赋予了基金经理人更高的权限,这是信托型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的最大优势。而上述基金经理人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业绩,除了自身对于市场的敏感和专业判断能力外,私募基金的制度优势也是成就他们荣耀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开弓没有回头箭 陷入巨亏的昔日明星何去何从
有人欢喜有人忧,面对半年近5成的净值缩水,肖华恐怕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其实,长期持有重仓股是肖华一贯的投资风格,其代表作就是其在博时基金任职时对汽车股的偏爱。
如今,由于私募基金规模偏小,从公开信息中很难看到深国投-尚诚的影子。但在个别股票之中,我们已就能够看出肖华的风格,例如孚日股份。2007年末,深国投-尚诚首次出现在该股的10大流通股东之类,持有52.65万股。而到了今年二季度末,深国投-尚诚持有该股票86.48万股(其间10转5派1.6元),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而该股上半年的跌幅为48.67%。深国投-尚诚的损失可想而知。
石波的投资风格与肖华类似,奉行价值投资,并坚持长期持有。虽然依靠较强的选股能力超越大盘,但30%的亏损的绝对收益同样尴尬。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最大的劣势在于规模较小,仅靠固定管理费收入难以满足研发投入和日常开销。因此,实现绝对收益并获得浮动业绩提成是保证私募基金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随着股市的持续下跌,肖华、王贵文、石波等昔日明星基金经理领衔的私募基金净值位于面值以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获取业绩提成已经是一种奢望。当初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而投身私募基金,如今却不能面对持续经营的压力。重回公募的队伍已经不大可能,未来他们将何去何从?
祝福之余,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