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业余党校培训: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6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唐山时作出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着眼于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20074月开始,唐山市委在广大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20084月至8月,作为全国23个试点单位之一,我市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0312,广东省河源市向省卫生厅报告了全国第一个非典型肺炎病例。410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当时的提法是“全面的发展观”,要求广东要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同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抗击非典总结大会上,胡总书记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词。82891胡锦涛同志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明确使用了科学发展观概念。随后,十六届三中全会,胡锦涛同志对这一概念做了阐述,增加了以人为本的提法,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完整表述。2004310,胡锦涛在参加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时所发表的讲话,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再次全面精准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这一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三、深刻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第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      

不过,我党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通过对企业、个人减免税收,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内需资金总达4万亿资金),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越是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在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努力中,要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尤其要把握好几个重大问题: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能力;坚持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坚持推进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进一步增强经济竞争优势和吸纳就业能力;坚持推进金融创新和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进一步发挥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坚持加强政府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促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要利民、养民、惠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可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深入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②切实履行学生干部职责,捍卫班集体及学校纪律,为广大学生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学习环境;③努力学习、勤于思考,永不满足、永不气馁,努力提升学习成绩,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