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时装设计师的历史名人
丁启阵
小时候喜欢过新年,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有新衣服穿。大年初一早上醒来,第一眼就看见有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枕边的新衣服,实在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我相信,这种感觉,不光女孩子有,多数男孩子也是有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既然是人皆有之,历史名人当然也不能例外。有一些历史名人,因为爱美之心特别强烈,甚至会不满足于穿传统样式的新衣裳,或者由别人设计好的新衣裳,而要别出心裁,亲自动手,设计新式样,要穿出个性,穿出思想。
据我所知,中国历史上至少有如下几位历史名人,曾经设计过时装:
孔子。两千多年来,孔子一直受到国人的拥戴,我认为,个中原因决不限于他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生活上的种种精细讲究也是重要的原因。《论语》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吃喝的谈论,就很能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与此同时,人们也会觉得孔子是个挺有生活情趣挺可爱的老人家。《论语·乡党》有一节文字,可以说明,孔子在穿着上是相当有研究的。为了便于阅读,我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君子不用天青色、暗红色镶边,不用绯色、紫色的布料做便装。
夏天穿粗、细葛布,出门的时候,都得罩上外衣。
黑羊皮裘要配黑罩衣,白鹿皮裘要配白罩衣,黄狐皮裘要配黄罩衣。
居家的皮裘要长一点,但是,右手袖子要缩短一点。
必须备有睡衣,睡衣长度得相当于一个半身体。
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居家的便服。
守孝结束之后,什么饰品都能佩带。
不作为礼服的裳,必须裁短一些。
不穿着黑羊皮裘、暗红色的帽子去吊孝。
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朝服去朝拜。
孔子的这一番絮叨,涉及了颜色搭配、卫生实用、礼仪制度等方面。可见,在服装设计方面,孔子是有着自己成系统的理念和思想的。倘若,孔子是出生于服装设计也可以名满天下、财源滚滚的时代,而不是“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真有可能成为伟大的服装设计师,而不是到处碰壁、“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儒家学派创始人。文献虽然没有明白的交代,但是,我总觉得,包括帽子(儒冠)、衣服(儒服)在内的儒生的行头,都是孔子亲手设计的样式。
子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关于孔子的高足子路有这样的记载:“……冠雄鸡,佩豭豚,凌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可见,子路在成为孔门弟子之前,帽子上装饰着公鸡造型,身上带着公猪形的佩饰,一副雄赳赳、气昂昂(只差跨过鸭绿江)的样子,是一位着装非常有个性的青年。换言之,子路原本也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可惜的是,他遇到孔子之后,放弃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接受了孔子的那一套东西,穿上了儒服。不过,子路设计的这套张扬个性的帽子、佩饰,也是中国服装史的一笔宝贵财富。
司马相如。汉代的大文豪司马相如追求富豪十七岁新寡女儿卓文君的故事,千古流传。一般人都知道,司马相如之所以在抱得美人归的同时,也得到了大笔的财富,是因为他在好朋友王吉的帮助下,设置了一套包括琴挑、开酒吧等环节的连环妙计。其实,据我最新的研究,卓文君之所以能看上穷得叮当响、年龄老大不小的作家司马相如,还跟司马相如会设计时装、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摩登青年的样子有直接关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瞄准卓文君这个目标之后,展开追求的第一步是,“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什么叫“雍容闲雅甚都”?其实就是衣着华丽、装扮入时、举止优雅的意思。这跟追到卓文君之后,却没有得到卓王孙的认可,生活堕入困顿,在临邛开酒吧,当街洗涤酒具时穿的犊鼻褌的样子完全不同。一篇司马相如名下的《美人赋》(有人怀疑是伪作,但是并无确凿的证据),一开头就叙述“美丽闲都”的司马相如在梁孝王门下充当清客的时候,邹阳嫉妒他,在梁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司马相如相貌的确是俊俏,但是他的服装华丽,仪容妖媚,一点都不朴实,以花言巧语取悦于人,似乎有意在大王的后宫施展他的魅力……”。邹阳关于司马相如意图的说法很可能是捏造的,但是,对于他服装仪容的描写应该是符合实情的。既可以穿在王宫都被人称为华丽的衣服,也可以穿近乎裸体的犊鼻褌(类似今天日本相扑选手穿的那玩意儿),说明司马相如的服装表演意识是很强的。合理猜测,虽然文献没有明白记载,但是他应该是会自己设计服装新款式的。
诸葛亮。苏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描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风采:“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历史上,周瑜是否“羽扇纶巾”的造型很难说,《三国志》中记载的却是诸葛亮。诸葛亮跟司马懿交战时,“葛巾毛扇,指麾三军,皆从其进止”。也就是说,戏曲舞台、影视屏幕上的诸葛亮形象,大多是符合史书记载的。苏轼很可能是,为了塑造周瑜的形象,把史书中诸葛亮的这个造型,移花接木到了他的身上。可见,曾经“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娶了丑女为妻的诸葛亮,并非头顶高粱花的人物,骨子里也是一个时尚人士,有设计时装的爱好与能力。
谢灵运。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李白的偶像谢灵运,是一个很会设计服装款式的人。偷一下懒,摘录一段不久前本人写一篇关于谢灵运的文章中的两节文字:
……《宋书》本传记载,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器物,谢灵运总是要改变一下式样。结果是,每一种经过他改造的款式一出来,“世共宗之”。也就是说,立即成为全国最流行的款式,大家都纷纷模仿。可见,谢灵运是一位领导时尚潮流的人物,他奢华得有品味,有创意。倘若生活在今天,谢灵运很可能也是国际知名的时尚设计师,成就不见得会在范思哲之下。
谢灵运穿戴的具体样子,由于没有画像流存下来,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有两处记载,可资以管中窥豹。《世说新语·言语》上有一条说,“谢灵运好戴曲柄笠”,还有多种史书上记载的木屐,也就是李白、白居易等人所说的“谢公屐”。“脚穿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众所周知的名句。曲柄笠,可能是一种大翻檐的斗笠,帽檐呈曲折状。或许,就是今天牛仔帽的滥觞。谢公屐,史书有清楚的说明,就是一种前后都可以安装锯齿形状活动鞋跟的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自然,喜欢自出新意进行设计的谢灵运,他不会总是“头戴曲柄笠,脚著谢公屐”的一副样子,他一定会有各种不同的配搭,随着季节、场合、用途的不同,他也会设计出各种不同风格的服装服饰,以及其他装备。
苏轼。东坡先生也是一个时尚达人,吃穿二字均有独到的讲究。服装设计方面,苏东坡的主要兴趣是运动装,更准确一点说,是登山服。为了游山玩水方便,苏东坡曾经自制衣服,有诗为证:“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游净居寺》)。史书记载、韩国至今流行的“东坡冠”,大约也是经过苏轼先生改造的一种乌纱帽,大致是:黑色,比较高,上头大,造型像今天的厨师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若是仔细钩稽,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历史名人曾经涉足时尚设计。囿于见闻,限于篇幅,今天就写到这儿。挂一漏万,自有博雅君子补正之。
20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