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交时统宇——“湘游拾零”之四 12月22日在专家博客主题笔会启动仪式上,坐在第一排最右手位置的人,看得眼熟。看看面前的名牌:时统宇。时统宇?就是我心中崇拜的新闻专家时统宇老师吗?看看大会发放的专用手册上的介绍,就是他了。他是作为国际在线的专家博客出席本次笔会的。抑制不住的冲动,在仪式尚未开始的时候,主动上前自我介绍,彼此握手间,想起来我对时统宇老师神交2年之久的情感积累。 我是在《青年记者》上初识时统宇的。 2006年第15期《青年记者》刊登了我的《伪劣广告打造国人十大丑陋形象》。本期杂志的“丙戊月谈”《亲历“三农”电视节目》,引起了我作为一个基层电视媒体管理者的特别兴趣,作者时统宇的名字就印在了心里。后来的《青年记者》陆续刊发了我的《奥运会经营对电视广告的启示》、《我的长征,想跟小崔一起走》、《杂说山东电视》、《渐入佳境无止境——我的记者生涯》等十多篇文章,几乎每一期,都有时统宇的文章,如《是朝闻天下,不是朝闻八卦》、《谈美国电视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收视率导向下的新闻非政治化》、《网络媒体的深度担当》、《一个优秀栏目的社会责任》等等。这些文章偏僻入理,深入浅出,对新闻传播工作者来说,篇篇都有指导性。于是,就将以前积存的《青年记者》找出来翻阅,《媒体要做好“穷人经济学”这篇文章》、《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体的社会责任》、《中国观众拒绝疯狂》、《“私教育”与媒体报道》、《电视如何借突发事件创新创优》、《八卦的入口与理性的出口》……系统地读完这些文论,感觉如饮琼浆,让困惑的心口有了豁然,便对时统宇就有了崇拜。 后来,在网络上,在央视和陕西卫视等卫视的访谈类节目上,在央视主持人大赛评委席上,经常看到时统宇一脸严肃地形象,听到他掷地有声的谈吐和不同凡响的见解,比如关于“超女”,关于“选秀”,关于“百家讲坛”,关于“网络传播”的等等,那种深邃与特立,让我品读出学者的睿智、锐气与正气。慢慢地,知道了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新闻事业研究室主任;著有《深度报道评析》、《消息写作》、《电视影响评析》、《电视批评理论研究》、《收视率导向研究》等专著;兼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新闻奖评委。没想到,这次出席专家博客主题笔会,我能在湖南之行中有缘和他直面相识,而且是同在1号车上奔行于三湘大地,同一个小队跟随同一位导游参观访问,还时常在同一张餐桌上就餐,住宿也常在隔壁或对门之间选择。 彼此相识了,而且近距离,可是我们言语交流并不多。在参观访问过程中,总能看到他一脸严肃地走在队伍的中间,紧闭的嘴唇很少开口,但是眼睛与耳朵好像格外灵敏,随时捕捉着大家言谈举止中散发着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在岳麓书院或在岳阳楼上观读《岳阳楼记》的时候,登上岳阳楼上鸟瞰洞庭湖的时候,在洞庭君山岛上仰视那口雄浑的飞来钟的时候,置身南岳之巅和张家界神奇秀美的山峦之间的时候,那双微蹙的眉宇间,似乎总有一双深邃的思想翅膀在忽闪不止。那天在从韶山途径常德前往张家界的途中,很跋涉,所以很疲惫。潇湘晨报的随团记者张云和他坐在一起,不着边际地问这问那,似乎是在对他进行迂回采访。但是他告诉她说,你问的这些,我没有兴趣,我说了,人家也没有兴趣。况且三句话两句话我也没法回答清楚。如果你有兴趣,以后选个时机,我们详细聊,好吧?小张记者闭嘴了。我呢,替她干着急。采访大家名家,自己一定要事前充分准备,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知道什么,怎样选择入口破题,怎样选择和驾驭共振点、兴奋点、兴趣点,然后张弛有度顺理成章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可是,她,作为一个刚毕业的见习记者,对此肯定不是熟练,所以就觉得有点不知深浅、不着边际、不知所云了,最后只好“闷缸”了。 接受小张记者的教训,我也收敛了好想和时统宇畅聊的冲动,只是一直在观察他,抓拍了几张思想内涵不错的瞬间。他知道了,主动对我笑了,还主动写了邮箱地址给我,说如果方便的话,请将照片发给他做纪念。此前,我还进入了他在国际在线的博客,拜读了他刚刚写就的博文《亲历并感悟湖湘文化》,他说:“这些年来,我比较注意湖湘文化中阳刚和生猛的一面……比如杨度的“若说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谭嗣同的“我自横天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毛主席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等。相反,对湖湘文化中宽容和包容的一面重视不够,实在说不出什么。”参观了橘子洲,他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老人家的责任和担当至今让我们叹为观止。他特别担心开发建设中的橘子洲被商业化:无论如何,它存在的价值首选都不应该是赚钱。他还说:今天,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批评和批判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湖湘文化从来就不是仅仅以歌舞升平为特征的。我们的期待是:在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湖湘文化的理性、深刻、大气、阳刚、生猛。他的这些见地,一如此前的睿智,锐气与正气,在我的心头留下了共振。 28日下午,我们的笔会进行最后的议程:博客与网络文化建设座谈和优秀博文颁奖。座谈发言非常活跃非常踊跃。时统宇老师端坐在我的对面,对大家的发言听得很仔细。中国传媒大学张毓强教授的发言,一是激起千层浪。等我发言之后不久再看他,看到了他走向门口的背影。心中期待着他的回转,因为那天在夜行的车上大家逐个自我介绍并发表简短感言的时候,他说他的感言,留在笔会最后的座谈会上再谈。座谈时限快到尾声了,我急不可耐地写了个字条交给主持会议的湖南省委宣传部屈贵全处长,他说:有专家提出想听时统宇老师的讲演。工作人员站起说:时统宇老师可能飞机赶点,先走了。对此,大家觉得遗憾,我呢,更是遗憾。因为就此一别,对时统宇老师,尽管有了彼此间一周的近距离相处,我还是处在神交的层面啊。 |
||||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