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与合作》已经于2008年12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安徽省委王金山书记为本书作序,中国区域经济学学会常务会长陈栋生教授、副会长程必定教授也为本书联合作序。该著作是研究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与合作的第一本学术性著作。
全书共分为12章45万字,是第一本关于泛长三角的研究性著作,本著作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整治事业费公开征集研究课题“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分工合作研究”和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研究”项目的研究报告。自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初视察安徽并提出安徽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以后,我们课题组就开始着手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工作,历时大半年潜心研究,搜集了泛长三角区域四省一市共50多个地级市的数据资料和目前已有的文献资料,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探讨了泛长三角区域四省一市共50多个地级市的分工与合作。2008年上半年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部门高度重视对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的研究,并组织了考察团对东部三省一市进行了考察交流,通过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和较为具体的分工合作框架。本报告在全面考察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空间进行了推定,并对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提出了对策性建议,以资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分为12章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泛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内在联系和分工合作。首先分析了泛长三角概念提出的背景并将其定位于四省一市,介绍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从不同角度测定了该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梯度,运用引力模型对泛长三角区域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相关性作了实证研究,并从产业区位商、产业集聚度、产业结构关系和工业结构关系考察了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分工情况,全面介绍了四省一市的“十一五”规划和前两年的实际运行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泛长三角合作空间及安徽在其中的定位。
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江泽民: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
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
胡锦涛:2008年元月视察安徽时讲话
多位著名学者,对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与合作给予高度的评价:
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无论是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还是抢占全球化的机遇,那么都要求长三角到大长三角、泛长三角的一个扩展,最接近(长三角)的就是安徽。
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会会长 陈栋生教授
“泛长三角”区域概念提出,是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必然从“区域以城市为中心的极化发展”向“以城市群为重心的泛化发展”。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教授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要选准突破口,尽快启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重点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实现地区间一定程度的分工。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研究员
“泛长三角”应重点加强地区产业发展的协调工作,促进产业整合。在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要看到自己适合发展某些产业,还应看到其他地区是否更适合发展这些产业;各级政府,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在维护区域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制定指导性的建设规划,避免与区域内其他省份的政策冲突。
安徽省社科院院长韦伟教授
承接产业转移,是江西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选择,在此过程中,江西可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较快地实现产业集聚;同时在汲取长三角资金和技术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产业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