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城政府网得知:根据《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我市中心城区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八个字,即西进、北跨、东联、南控。至2020年,中心城区将形成“一城三片区”的格局,人口规模65万人,用地规模65平方公里,从而把我市建成皖东南中心城市、安徽毗邻苏浙地区的现代工贸城市和谐宜居的山水旅游城市。
“西进”是越过宣广高速,利用低山岗地建设城市西部片区,打破了1998年和2006年只在宣广高速以内发展的规划范围。这种“打破”将解决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地的储备不足的问题;“北跨”即跨过敬亭山,在宣南铜高速公路以北建设北部片区;“东联”,依据双桥、宣州经济开发区建设城市物流园区;“南控”,加快扬子鳄湖进去开发和保护,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教育园区,形成以主城区、北部片区、西部片区以及由双桥、宣州工业园区组成的东部片区的“一城三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在“一城三片区”中,采用工业与居住相对平衡的模式,建设4个居住片区、3个工业区。其中,西部片区和主城区沿水阳江路、昭亭路建设成行政办公中心;城市西南和敬亭山南麓建成教育园区;沿扬子鳄湖景区周边以及景观绿轴布局市级文化娱乐设施等。 建成后的“一城三片区”将依托“三环、八辐”的路网有效连接起来。建成的“三环”分别为环老城区道路的“内环”、环主城区主干道构成的“外环”以及连接各大片区间主干道环城大道构成的外环路网,并且有八条公路辐射各个片区,即宣南(宝城)路、鳌峰路、熏化路、梅溪路、宣港路、宣向路、宣水路、阳德路。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绿地规划,根据宣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和“一城三片区”的空间发展状态,将依托敬亭山风景区形成生态绿地核心,然后根据水阳江建成生态景观廊道,把廊道、鳄鱼湖与夏渡森林公园以及西部、南部其他山体组成绿环。同时加强铁路、高速公路等防护绿地、道路绿化、滨河绿化等建设,并依托周边其他山体、农田、林地形成的绿地,与敬亭山风景区、水阳江生态景观廊道以及绿环相融合,最终形成“一心、一带、一环、多廊相融”的城市生态绿地结构。
宣城这一发展思路应当说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但宣城的发展目标,在定位上,我觉得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整个发展目标的出台应该说比较滞后。作为一个市区,发展目标应该早有规划,做为宣城市,总体规划从2007年才开始,也就是说改革开放30年,没有全市没有一个较为长远的规划,也正因为如此,宣城发展越来越慢,经济等各方面明显落后于周边其他市区。
二、整个发展目标没有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同。出台《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是关系到全市发展的大事,广泛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会让规划更具科学性,至少会得到完善,不要仅仅为专家、学者的研究为至高无尚的东西,往往人民群众中有更多的好经验值得借鉴。
三、一些重要的地区没有得到规划。如诗山敬亭山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去开发,并能提高城市品味的闪光点,但总体规划里没有敬亭山的影子,不能不让人觉得遗憾。
以上仅个人观点,不管怎么说,一个城市的发展应该要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得到社会的认同,并经过专家论证,少数人的想法毕竟有限,很容易出现失误。
西进北跨 东联南控的城市发展目标
评论
2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