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谈绩优员工(2009.1)关于ST与绩效奖励




  1、某喷漆工:

  生产技术部所定的标准工时不准,以我们喷漆为例,喷一个法兰的ST是3小时,而我们可能30分钟就可以完成。但对于员工来说如此有利的ST,没有一个人会说出来的,我们可以多休息会,然后在工作表上写上实际工时3小时。(2009.01)

  我的感受:这不是个例,我曾经看过生产计划统计表,对于机加工的绝大多数工序来说,实际工时一般都等于ST或大于ST,很少有小于ST的。大于ST的原因可能是由于ST 太少,的确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也有可能是生产效率不高,耽误了时间。等于ST可能说明ST非常标准,但也有ST给的时间太宽裕,员工可能很快就完成了,或者等到ST到了再完成,然后将实际工时写上ST。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解决, 一方面要加强ST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激发员工超越ST的干劲。

  2、某机加工人员:

  过年临近,盼来盼去也没有盼到公司发放过年礼品。前两年都有,今年没有,也没有做任何说明,让重视春节的我们很不舒服。虽然年终奖比去年多,但并没有过节费。哪怕年终奖中抽出500元,改称过节费发下来也好啊。(2009.01.21)

  我的感受:理解这样的心情,也认为公司应该在这些细节上更加体贴员工,其实有很多时候不会增加成本,却能赢得员工的支持。再比如,在每年元旦前给一批员工或所有一般员工的家属寄一张贺卡,表扬一下这位员工,祝福一下他的家属,一种尊重感跃然纸上,会让员工更加安心于此工作,也会得到家人的支持。

  3、机加工多人:

  多数机加工人员在多数时间内的劳动强度都不大,特别是大的数控设备,吊装之后,很长时间内都只需要操作面板或等着这道加工工序的完成,因此有人提议给大设备配备一个板凳,第二天板凳就到位了,员工很高兴。这表明,机加工人员的工作条件更好了,工作强度又减轻了。(2009.01)

  我的感受:这一点应当考虑进去。但是,对于三班(00:50---8:40),很多人都感觉特别难熬,这不难理解,这个时候是最困的时候,比起以前来,三班又增加了近一个小时,三班人员自然不爽。工作效率在这种精神和体力下不可能很高。车间人员都盼望取消三班,也都知道遥遥无期,只能熬。但员工熬损失的是公司。这个问题现在很难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只能通过工时来约束员工的怠工。

  4、某机加工人员:

  抱怨考核级别由三两个领导来定太不合理,认为最熟悉工人的还是大家伙,应该让工人们相互评价一下。之所以现在抱怨是因为今年的年终奖跟考核结果挂钩了,还担心调整工资也如此,导致机加工人员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太大,他认为大家都辛辛苦苦干活,都差不多,就因为领导的一个评价使自己比别人一年少挣5000元,受不了。(2009.01.21)

  我的感受:车间员工互评是难以操作的,更会造成矛盾,准确性也保证不了。实际上,所有的互评都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只能选出最佳的和最差的一两个人,其他的排名就很难准确了。调整工资和发放奖金与绩效挂钩是必须的,但问题在于如果让员工对考核结果认可。这需要准确的数据而不是领导的一句话。目标管理、明确责任成了我所发现的所有问题的通用答案。非常迫切,非常棘手。

  5、某采购员:

  特殊贡献奖实施不佳,他曾经在某次采购中通过各种手段为公司节省了20多万,这件事分管副总和总经理都知道,但是为公司节省采购成本本身就是采购员的责任,所以他没有提出申请。但是不申请,哪怕你给公司节省1000万,也不会得到特殊贡献奖。(2009.01.21)

  我的感受:问题在于节省多少钱才是本职工作之外的呢?这又涉及指标问题,如果之前领导与员工约定好了指标,并规定完成指标、超越指标和未达到指标的相应后果,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他认为采购员最重要的三大指标是采购订单完成率、工期保证率和采购合格率。另外,针对采购员经常外出,难以控制他们的考勤,黄认为还应该考虑采购员的迟到早退等出勤情况。他的看法让我很高兴:我当然知道采购员的KPI,但采购员自己提出来说明他们也认可这些KPI,当按照这些指标来考核他们的时候,他们一定能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