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彦卿
读书有几个关键的提纲挈领的部分需要重点关注,一是读书的一般目的,二是读书的方法论认识论,三是读书的途径,四是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解决了这几个关键的部分,就等于抓住了读书的全部。以下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论读书。
一 读书的一般目的
读书的一般目的,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唐人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宋人讲“资治通鉴”,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人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人讲“学以致用”,讲“师夷长技以制夷”,周恩来讲“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讲,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代更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书而达理,学会正确处理党和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到党、民族国家利益至上,集体利益优先,个人利益靠后,读书要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促进人类解放,促进社会进步,促进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而不能有类似封建专制社会的思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而“学而优则仕”,“货与帝王家”,成为压迫劳动人民的帮手,也不是专门歌功颂德,阿谀奉承,附庸于官僚阶层,停留于形式主义,以求自安自保的工具,更不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僵化禁锢目的。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等讲话中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重点抓好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就是要通过不断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活动,不断的读书学习,积极吸纳时代科技知识,兼收并蓄,努力当好“两个先锋”和“三个代表”,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等讲话中指出,通过不断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共产党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读书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面对党的两大历史课题,积极深化改革开放,全方位提高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关心民众疾苦,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能力,重点是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小康社会,从而使党的领导经得起新时代人民的检验,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检验。所以,共产党人的读书,不是读给他人看的,也不是读给自己看的,而是要为民族复兴而读书,为社会主义发展而读书,为人类进步而读书,胸怀丘壑,公仆于人民。
二 读书的方法论认识论
读书的方法论认识论,一是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论为世界观、认识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思维,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而不是机械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人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身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拾级而上的”,不断地克服困难与矛盾,对问题有新发现新认识,逐步不间断地发现和熟悉、乃至于掌握运用客观规律,逐步不间断地完成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古人讲,“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它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革命都不能够“毕其功于一役”,都需要不断的努力,需要随着生产实践的深入,随着自身经验知识的积累,“温故而知新”,正确的认识同样是经过由实践到感性认识的跨越,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跨越,再由理性认识回到社会实践去检验,这样多次的循环往复、检验成长而形成的。党的正确的方针路线,决策的形成,也一样,是通过类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过检验再总结完善的不断循环往复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工作领导方法得来的。二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检验读书方法和效果的指南。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伟大的儒家学者代表孟子就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由于阶级社会以来,剥削阶级统治阶级的正统书籍,不可避免地都要打上阶级的烙印,隐恶扬善,歌功颂德,为长者树碑立传的倾向,我们的读书学习,必须学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站在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扬弃性地学习,求实求是性地学习,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假象所蒙蔽。三是改变官本位旧传统,有向劳动人民学习的决心,而不能有任何轻视脑力、体力劳动者的不良倾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讲,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上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主人。毛泽东讲,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决心。只有先当好群众的小学生,然后才能做好群众的先生。并且,做先生之后仍需继续当好人民群众的学生,从中吸取源源不断的新的活的知识养料。当然,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革命时代,知识创新与爆炸的速度更新换代的速度更是惊人,任何个人的知识范畴都是相对非常有限的、渺小的、和专业的,唯有以民主的态度谦虚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在实际运用中讲求适当的融洽衔接,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决策,才会符合当代社会和谐可持续的需要,促进当代社会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任何狂妄和自大,在人民大众面前都是可笑的,渺小的,要不得的。
三 读书的途径
读书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课本书籍前人他人的经验总结,二是人民大众的现实实际生产实践,而不是仅课本书籍一条。毛泽东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他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世界上有两所大学,一个是城市学府里的大学,一个是社会实践的大学。仅有学府里所学的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虚心地在社会实践中学,在具体的工作中学,在干中学,两者结合,人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才会丰富,视野才会开阔,才能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告诉自己的孩子,学府里的大学毕业后,要继续到广大的农村等社会生产实践大学里继续深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产实践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在实际生活中检验和丰富我们的学问与本领。所以,我们的读书学习,有书籍和实践两条途径,活学活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际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实践也是学习,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实践,努力开创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不是仅书籍一途。
四 当前的形势和任务
我们党历来是强调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强调熟悉了解国内外历史的,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自党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建立以来八十余年,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战胜艰难困苦,锻炼成熟,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中国的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进步。广大的党员干部基本是好的,是能够不断读书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与时具进的。但是,也历来就有一些党员干部,或者借口工作忙、事务多而疏于读书学习,不求上进,或者在我国建国以来政治体制中过分集权的大前提下,教条主义严重,官僚主义严重,形式主义严重,言行不一,不求甚解,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表面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充当权威的门面,唬人的门面,反映到讲演及学术上,就是官话套话空话一大堆,要么长而空,要么短而空,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又附随重商主义而浮躁、急功近利,只知道赚“眼球”经济,今天的决策也许明天就得改,今天的建设也许明天就得拆,以此计算个人的GDP业绩和升官发财,以长期居于社会上层,特权化特殊化,生活腐化,只知发号施令,只知道维护少数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只知道装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知道如何接触了解群众,出了群体性事件就会不负责任推诿责任地说“一些不法分子煽动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做出来的虚假报告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纳认可,做出来的决策明显超越现阶段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水平,办事以官僚小团体为核心,讲求豪华,讲求大气,你吹我捧,得过且过,就是没有实际内容,或实际内容少得可怜,“三讲”学习、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对这些人是走形式,联系不到其本人的日常实际行动上来,联系不到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上来,联系不到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上来,并严重制约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化,严重影响和谐小康社会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不发达阶段过分集权体制所造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病,毛泽东在上一世纪延安整风时就明确指出:党的不良现象有三种:一是对国内外社会现状的研究比较缺乏,二是对国内外历史研究比较缺乏,三是缺乏学习或学习不力,而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联系不起来。建国后取得政权后又增加一条,就是高度集权和民主监督弱化带来的少数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堕落腐化,脱离群众严重。所以,读书活动,学习活动,光有党员干部的读书学习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大力发展群众性的读书学习,以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第一要务,以增强提高人民大众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为第一要务,以此发展民主政治,推进民主制约和监督,人人负责,人人监督,来督促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来促进改善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从而巩固和提高党的领导与执政能力,确保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
毛泽东说,“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我们不妨把它改一下,改成“书要人人读,天天读,月月读,年年读”,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因为,“知识就是力量”,交流、创新是一个民族、国家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与源泉。通过广泛的读书活动,提升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掌握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并使之转化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伟大物质力量,这样就能有效达到我们的读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