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读库》值得一读


    有一本好书,推荐给你:新星出版社出的《读库》。这本书的封面朴实无华,看目录则象杂志,主题有点杂,文化艺术、历史、自然科学普及、人物与事件、政治与法律、国际,反正大凡人文它都沾点边。除了册把介绍自己的编辑过程的文章基本没啥意义外,其他各册基本上都可以算精华。很多的故事与信息都是一手和独家的,就其格调与信息量来说,比杂志厚实,比书籍实在。这书大概是2006年开始编写,每季度大致一册,用的是书号,到现在已经有十多本来。虽说象杂志,但是它又没杂志杂,文章一般差不多3000-10000多字一篇,有点象长文集,但是文章之间也没有太多的关联。在如今人们耐心有限的阅读习惯中,我想它这种风格应该是很得人心的。编辑者以为,把很杂的文章变成书,就可以得到人们有书便藏,而杂志则看后就丢的习惯,可以在人们的书架上占长长的时间。我觉得这种对于阅藏心理的把握也不错。


 

  我一向喜欢看历史故事,《读库》最精湛的地方也在于各类历史故事的挖掘,从老建筑、表演人物,到军阀、新中国事件,包揽的面真的很广,而这包揽里面有很多是我关心而很少得到满足的,更有一些主题用很小的角度让我们对人有重新的认识,比如鲁迅对他书的封面设计与插图的重视的信息,所以这书就有味道了。而那些文章的作者不少是有名,不少是无名的,而文章的行文能感到写作的认真,同事又不事喧哗的风格,与封面很有得对照。库,本来就显示有内涵而非铺那样的装修样子。其中有不少的文中就是原汁原味的采访与记述,但一样非常的感人。朴素不代表没功力,其实材料的选择与叙述的行进,一样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思与文字运筹还是有方略有分寸的。


 

  好象能看这书并且欣赏的有不少文化人,但是我要说真正看了这书的人很容易喜欢上它,因为能兼有品味、趣味、实材的书现在很少,而《读库》不说篇篇精华,却一定可以说主体是很精粹的,这就很不容易。我是读书算多的人,但是一看就难免放不下。而且这书的设计除了封面过于无奇,其中藏书票的设计、独家图画等都是让这书尤显好看的地方。所以当我从电视台同事顾小姐那借阅到12本《读库》的时候,对她的看书品味也不由得另眼相看。我现在已经看好了12册,非常期待《读库》后来书的出品。


 

 


 

 

昨日场景:在上海公司开人力资源会。在西安交大为伟志大学生讲座做演讲:创业准备。会几位西安老友。

 

今日小诗

漫驰

 

铁横长安御门钉,

花谢高岗草棋营。

我驭战马踏海碎,

浪醒蹄花裹潮缨。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蛋裹菜酥

鸡蛋三只,打入碗中加淀粉酌量调匀。新鲜嫩叶菠菜三斤,洗好切成寸段后放入大盆中,放精盐酌量以手轻揉,至菠菜出汁水其体积大约只有一碗大小,压出汁水,将蛋浆与菠菜相和,揉成十五至十八个菜团。用平底锅起油锅,以中火,分两次将所有菜团压扁贴上锅面,每次煎三到四分后翻面再煎三到四分后起锅。装盘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