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业很优秀的大学生,一位长期以来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学子,就被自己的女友交往时,在与女友发生激情时,被可爱的女友染上了性病,心中尊为美丽女神的女友骗了自己,他最终产生仇恨,用这种所谓的耻辱感来报复社会:他用优雅的谈吐,通过虚拟的网络交友,说自己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把自己的高超英语发挥的淋漓尽致,赢得很多单纯和崇拜的女大学生和普通女白领的信任,然后对其实施抢劫并强奸,以达到传播性疾病的目的。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25岁的优秀大学生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报复别人,同时终结自己的青春?
(一)极度的优越感。他成绩一直很好,在小学 初中高中成绩一直保持班级第一名,在他那小小的山村里,他是人们所羡慕的好孩子,好学生,老师喜欢他,因为他成绩好,为班级争光,以后肯定有出息,父母喜欢他,是他肯定会跳出农村,考入名牌大学,为自己的脸增加很多亮色,所以他在封闭的农村里,他的耳朵里只听到好话,他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丰富多彩。
(二)环境的极度变化。从小山村,一下子来到美丽繁华的大连,这让单纯的他感到极度的羡慕。他的本身的优越感就显得太渺茫了,他变得自卑起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异性也随之感兴趣,看到同学与情侣的情意绵绵,他开始交往女友,环境让本来很单纯的他不知所措,智商高,但情商低的他无法应付这变化的世界。
(三)极度的自卑感。他变得自卑,本来自己就倔强,阴郁,沉默寡言,所以越来越敏感,曾在聊天时说:“大连的美眉比家乡的漂亮很多,而自己也比这里人逊色很多。她走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不属于一个女人,任何女人却要属于我。”
很多心理专家表示,潘现国从小目标就很明确,要靠努力学习改变现状,后来考上大学了,还结交了女朋友,以为命运从此改变。但是发现以前清纯可人的女朋友是小姐并让他染上性病后,他对人生开始绝望。
像潘现国这样的孩子,从小什么都是优秀的,他不准许自己失败,但却被一个女孩弄得接二连三的失败,于是绝望了,开始堕落放弃,将对女友的仇恨转移到其他女孩身上,通过报复去宣泄仇恨。
学校的教育要尽量全面,完全追求分数,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可怕现象,学生的素质教育很重要,特别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其重要。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此文中的优秀大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挫折,因此在中国教育模式下“出炉”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健全的(在心理方面),如前些年的硫酸伤熊的清华高材生刘海洋也属于此列。这种现象应当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人认为如果仅仅通过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等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改变“以分数定论”的现状,其次要引导家长改变家教的模式和思路。
中国的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