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10月10日的杭州土地拍卖会上,绿城集团以一次出价29.1亿元夺下了喜得宝地块,折合楼面价为20963元/平米,溢价率88.12%。该价格远低于市场的预期值2.5万-3万/平米的价格。不仅仅是地价在逐步攀高,“地王”身边的房价也“鸡犬升天”。任何一个房市媒体、业内研究机构或是房地产消费者都不会放过眼前一丝一毫的“地王”群像。因为很多人都在担心“登基”的“地王”势必推高房价,并且将再次吹起一个让人眼红的泡沫。
国企拥有雄厚资金和银行支持,寻找回报率高、抗风险能力强的投资项目的心理比民营房企迫切,加之土地供应量的短缺预期,因而土地储备欲望强烈。房子的硬性需求虽然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始终不可能超越买房者的承受能力。这种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升,房价上升反过来又拉动地价上涨的互推关系,极可能吹大楼市泡沫。
上半年支撑房地产市场火热的资金来源分别为银行贷款、政策性资金、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除此之外,房地产企业还通过关联企业贷款、挪用已开工项目资金等方法来拼凑自有资金,其中部分自筹资金也间接来自银行贷款。现在的热钱已经囤积于港台,多达5000亿美元。
据悉,在过去6周内,平均每周流入亚洲、特别是流入香港的资金量,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每周流入的资金量。为应付来势汹汹的热钱,香港金管局被迫持续向货币市场每天注入数十亿港元。而囤积在香港的不少热钱,最终的目标将会流向中国内地。例如,2008年,深圳的房价泡沫破裂后,房价的跌幅也是全国最大的。因此,要充分警惕热钱流入楼市,否则,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努力可能白费。
那些国际大行的"不怀好意地唱多中国楼市,无非就是为了牟取暴利。目前我国最应该做的就是,既要严控热钱的进入,又要根据第二季度的情况,对宏观政策进行微调,否则很容易引起通胀。虽然我国经济依然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这时候出现通胀,而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则很有可能引发滞涨。"
例如,山西晋煤整合“国进民退”千亿补偿金或入楼市。另外,“千亿险资”入楼市开闸在即。10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了“投资不动产”这一新的保险资金运用形式,意味着保险资金可以进入房地产市场,具体细则将于近期出台。截止到2009年6月末,中国保险行业总资产为3.71万亿元人民币。假设保险资金在不动产投资的初始上限比例为5%,且保险资金总投资规模年增速保持在10%~15%,初步估计保险资金入市将带来不动产投资资金约1500亿~1800亿元,以及今后每年新增资金量约150亿~200亿元。
第三,新增贷款逐月超过预期,次贷款危机影响到经济和楼市。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随着金融经济过后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实施,九月份,中国经济劲吹复苏暖风,从金融数据看,反映经济向好。信贷方面,9月份新增贷5167亿元。“适度宽松”未变,金融体系运行平稳。外储方面,增长再提速。 可见,楼市泡沫会不会破,不能只寄希望于“从紧”,还要看货币政策之外的其他手段。
9月末,中国外储余额2.2726万亿美元,比增19.26%。外贸方面,出口超预期回升,创出今年来最低降幅,一年来首破千亿美元大关。信贷数据不仅释放经济回暖有力信号,同时也是释放通胀制造的金融危机的危险信号;而外汇储备增长再次提速,出口超预期强劲回升。10月14日,央行和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正传递着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暖人信息。币和信贷数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助于缓解市场近期对政策紧缩的担忧。
2009年10月14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而9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04万亿元,同比增长34.16%,增幅比上年末高15.4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0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5167亿元。这一数据远高于市场预期的4000亿元水平,也远高于7月份3559亿元和8月份的4104亿元。
其实,9月份的信贷数据有助于缓解市场近期对政策紧缩的过度担忧。相信政府会出于对经济恢复可持续性的考虑而保持总体宽松的政策立场。即使未来出现意外紧缩过度的情况,一旦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政府就会很快调整包括信贷政策在内的政策立场。
伴随着信贷的超预期增长,9月份流动性依旧宽松,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8.54万亿元,同比增长29.31%,增幅比上年末高11.4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7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0.17万亿元,同比增长29.51%,增幅比上年末高20.4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1.7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6%。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2569亿元,同比多投放965亿元。
从新增贷款结构看,前三季度,贷款中长期化趋势较为明显,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共增加5.47万亿元。其中,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加1.17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30万亿元。同时,三季度居民户贷款显著增加。前三季度,居民户人民币贷款增加1.84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21.2%。而在今年前6个月7.37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居民户人民币贷款增加10607亿元,仅占14.4%。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外生性流动性将重拾升势:其一,随着四季度及明年出口复苏及贸易顺差上升,外汇储备将不断攀升;其二,澳大利亚加息,而美联储近期内不会加息,造成美元大幅贬值、投资吸引力下降,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包括中国。比如近日资金持续流入香港,推动港元汇率走强;第三,我国经济明年环比增速加快的预期也将吸引大量外资重新流入。随着四季度及明年出口复苏及贸易顺差上升,外汇储备将不断攀升,即便未来数月国内信贷增速下降,外汇占款的增长也将会形成一定的替代,总体流动性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为宽松。
今年三季度以来,世界经济普遍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苗头,澳大利亚央行更是意外宣布加息,在发达经济体间率先改变此前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如今,在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提高、9月新增贷款超预期的情况下,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会否调整,再度引发市场的关注。国土部智囊机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报告称,9月份以来楼市出现的“价涨量跌”问题可能是个危险的信号,房地产行业会走向一个更危险的极端,并建议年底可以考虑适当从紧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楼市价格与成交量之间走势背离,需要引起市场关注。
“金九银十”推迟到10月份之后,12月份又向来而是销售的旺季,整个第四季度会是楼市竞争非常激烈的时期。这会让价格出现小幅的松动,不过很难出现明显降价,一般是以折扣和优惠为主。价格出现松动是大势所趋,外围市场对楼价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的确,目前,广州、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出现下跌,大幅度的折扣又开始出现,广州甚至出现了‘特价房’,下半年以后,房价上涨疯狂,这使得自住需求不断受到压抑,投资客出手也更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