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由于之前开发商回笼了巨量资金,经营状况大为改善,现在看来第四季度,房价很难有较大回落,开发商还是采取以价补量的盈利模式,提高销售的毛利润率,维持全年业绩的高速增长。3年来最冷黄金周似乎没有吓倒开发商,但以价补量是否能奏效还要留待考证。
首先,今年年底通胀预期会进一步上升,未来价格上升,央行明年上半年或考虑减弱货币政策力度,澳元意外加息极大刺激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这种果断表态进一步证实了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而开发商加快开工和施工进度,增加商品住宅的供应量,对平抑房价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商品住宅的刚性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四季度房地产市场仍会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近期有些城市销售量下降,主要与这些城市房价偏高有关,再加上二套房贷严格执行和供应量短缺,所以造成少数城市销售量下降,但接下来供应量增加后,整个市场仍会比较乐观。根据中指院报告,目前土地市场持续低迷,交易大幅萎缩.10月5日至11日,受“十一”假期影响,全国土地市场延续上一周低迷态势,交易大幅萎缩。
其次,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包括商品住房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这意味着,从2004年宏观调控以来开始收紧的商品住宅资本金比例35%的大限5年以来首次出现松动。一是资本金下调,钱好贷了,会不会导致一些企业盲目乐观、疯狂拿地,在下一波下滑行业来临时,被死死套住;二是这次资本金下调,仅仅涉及商品住宅,开发难度较大的商业和商务却未提及。而资金过度轻松,带来的后果,是对资源的透支加速,资本金松绑 可能会带来楼市泡沫。
再次,楼价攀升的“价升量跌”形势之下,“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下,购房者的心态也开始捉摸不定。市场上,大部分购房者,无力追涨望楼兴叹。2008年以前,购房者的“追涨”行为推动着房价增长。然而今年的“结构性”涨价风潮与以往不同,重点城市、重点地段的上涨幅度明显,城区外的中低端楼盘价格却无人追捧。经过连续多月的成交量价高涨后,部分刚性需求重新陷入观望,成交有所走缓,使得四季度房价将逐步走向平稳;另一方面,市场供应已经逐步回升,供求趋于平衡,也有利于房价的稳定,但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价格下调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9月,土地市场火爆背后信号,说明房地产已进入大资金时代,一线城市量价齐跌,意味着市场出现明显的调整信号,此时开发商对于高价拿地将十分谨慎。随着世界各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稳步实施,在2009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已露出复苏的曙光,作为新兴市场的重要一员,中国的经济复苏趋势基本确立。与此同时,澳大利亚为了抑制通胀,率先试探性加息,而有关日本、美国等国的加息预期也不断升温,从四季度投资,黄金周楼市成交量腰斩,并且黄金周大都看淡楼市,所以第四季度房价或回调。
最后,房价环比涨幅年内首次回落,开发商拿地热情上升,抢地存大量风险,而不差钱或引楼市泡沫。今年年初,各城市的土地出让仍以底价为主。进入第二季度后,土地成交愈加火爆,许多城市相继出现天价地块,2007年的拿地盛景再次重演。 “今年,热门地块的地价占周边房价的比例超过70%,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市场风险较大。”另外,半数地王难解套,房价走高难成救命稻草。地王之所以难以解套,主要是由于地价透支了房价。今年以来,随着楼市成交量的攀升,主要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也在上涨。
房价走高能否成为这些“地王”的“救命稻草”呢?一方面,通货膨胀预期下的资产保值压力,是导致高档房需求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但是目前高档房市场已经出现了高房价、低租金的反常现象,售租比一度创新高,也就是说,高档房的租金并未随房价一起上涨,这必将影响投资者的回报率。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楼市“小阳春”之后快速上涨的房价,正在逐渐挤压新房成交量的提升空间,而需求方的观望反过来也会削弱房价进一步上涨的动力。在经过这一段有价无市的博弈之后,购房者群体的心态会逐渐分化与松动,未来房价持续飙涨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豪宅并不能成为拯救“晒太阳”地王们的那根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