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股大量发行,而且市盈率不低,创业板也是同样,这也是近期大盘停止不上的原因之一,其中,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普遍在50至60倍,有的甚至达到80倍以上。证监会明确了23日创业板开板的日期。有报道称800亿基金进场抢筹,但本人并不看好即将开板的创业板块。
中石油就是最好的例证,在中石油上市之前,同样有很多看好的报道,其结果不言自明。
关于创业板的这些解释必须高度警惕:
一是,创业板公司均为高成长的创新型企业,不应受到市盈率这个传统估值标准的束缚,10年以来,其他国家纷纷开设创业板的时候不是曾经倡导过“市梦率”的概念么。
二是,这是市场化询价的结果。在市场化原则下,买卖双方均认同的价格即是合理价格。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现行新股发行制度有所改良,但是仍可能存在“少数人定价多数人接受”的问题。而且,创业板作为一个有别于主板的创新型市场,其新股IPO制度仍遵照现行主板发审制度,投资者如何能把创业板与主板的估值定价界定清楚?投资者又如何不把创业板的定价来与主板相比较?
三是,创业板公司发行价的高市盈率是因为基于2008年的静态业绩,这些公司成长性好,2009年及未来的业绩会大幅增长,届时,这些公司的市盈率会通过业绩的提升而自然降落。这也意味着公司后期需通过2010年产生更好的业绩回报才能使现有股价具备投资价值。
创业板上市后的表现有四种可能。
第一种:创业板公司高价上市后顶在高位区维持一段时间,然后通过2009年年报超预期增长的优良业绩把价格的估值水平降下来。这种情况是最符合各方利益:1、市场整体维持高位运行;2、保荐机构能放下一颗“忐忑的心”,由他们精选的首批创业板公司都是业绩大幅增长的好公司;3、让事实来告诉投资者创业板公司还是有投资价值的,创业板公司的魅力是在于成长性。
第二种:由于发行时已是超高市盈率,即使有幸中签的投资者大多会在上市后一抛了之。现在来看,参与创业板交易的投资者在入市之前需要进行风险教育确实说明管理层有先见之明。
第三种:由于目前参与创业板的投资者绝大多数都经历了主板市场的熏陶和历练,难免不把创业板跟主板尤其是中小板来比较,这样创业板和主板之间有可能出现“跷跷板”效应。
第四种:发行时的超高市盈率,使得部分投资者原先通过申购中签获取暴利,但二级市场上很难获得超额收益率。
总之,创业板上市之初,以观望为好。
创业板中防创伤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