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别总拿微软说事


           
    十年磨一剑。备受国人关注的创业板市场终于要正式推出了。根据安排,10月23日,创业板将举行开板仪式,10月30日,创业板前三批发行的28家公司将集中上市。

    创业板的推出,寄托了国人太多的梦想。尤其是投资者,都希望能从创业板里抓住中国微软。一些市场人士也是拿微软来说事,撩拨投资者的投资冲动。象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副主席龚方雄日前在中欧国际商学院举行的“中欧-华安锐智沙龙”上就声称:创业板也许会诞生中国的微软和英特尔等大型国际性公司。

    但希望归希望,要想成为现实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投资者进入创业板投资,不要总想着微软这样的好事;作为市场人士来说,也不应总拿微软来说事,这除了自我麻醉,或麻醉投资者外,对于投资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没有丝毫的好处。

    微软是纳斯达克的一面旗帜。但全世界也只有纳斯达克产生了微软。由于创业板市场所存在的高风险,实际上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与地区的创业板市场,不仅没有诞生微软,相反这些市场本身的发展也都陷入困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世界先后有39个国家(地区)成立了75个创业板市场,但其中近半市场已被迫关闭。有一些即使未关闭,也气息奄奄,被人漠视、冷落,规模最小的仅有几只股票在惨淡运行。所以,不是每个国家与地区的创业板市场都能诞生微软这样的公司。

    而且,即便是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微软的诞生也是让投资者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根据统计,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五年时间内,拥有5000余家上市公司的纳斯达克就有千余家退市,甚至出现了退市企业数高于新上市企业数的情况。可以说,为了微软的诞生,投资者也是承担了巨大的退市风险。

    就中国股市而言,要在创业板诞生微软这样的企业显然是很困难的,投资者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如创业板前三批28只股票的发行,其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了56.7倍,其中,发行市盈率最高的鼎汉技术达到82.22倍,发行价最高的红日药业达到60元/股。因此,即便创业板能诞生微软这样的企业,但投资者付出的代价显然远远超过了主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被提前预支了数年的时间。

    并且,国内上市公司往往都有着圈钱的嗜好,除了高价发行外,上市后的再融资也深深地打上了圈钱的烙印,不仅会一次次地向投资者伸手要钱,而且还很少给予投资者回报。因此,要让这样的公司成长为中国微软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正是由于股票价格的严重高估,从而大大地刺激了创业者套现的欲望,如此一来,企业也就很难做大做强。此外,纳斯达克之所以能诞生微软这样的公司也与其严格的市场监管密不可分,而在这方面,中国股市又是一个短板。

    因此,即便是中国创业板能诞生微软这样的企业,但中国微软毕竟只是极少数,更多的还是平庸公司甚至退市公司。所以投资创业板,投资者不能一厢情愿,总拿微软来说事,投资者还应更多地看到创业板的投资风险。这才是投资者投资创业板应有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