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国史军史——欧阳卓与新中国解放并统战和谐


  读《八千湘女上天山------》一文感到异常亲切。不只因笔者系湖南籍,更因一段令族人痛心疾首又刻骨铭心的家史、国史、军史。这段史实的主人公欧阳卓,在山丹地区率团投诚起义之后,受人民解放军首长之命,联络国民党119军120军两个军力量,促成酒泉起义,获得全中国彻底解放。1949年10月欧阳卓进入西北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驻新疆一野一兵团二军工作。赴任前,获知父亲病重,在取得一野政治部甘泗淇主任批准后,携家眷返湘探亲并执行任务——即通过地方政府从湖南招募一批女兵到新疆。只可惜,甘泗淇主任写给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安排此事的信,交由欧阳卓捎带,因王首道主席进京开会,未能面见,也未能尽早履责。欧阳卓只得先回邵阳老家。时逢镇反运动,当地乡政府将他作为历史反革命逮捕关押。一九五二年元月二十五日欧阳卓在邵阳县大田乡含冤被执行枪杀。

随后欧阳卓家眷长期饱受政治歧视,其妻赵被打成右派,5位子女颠沛流离,备尝生活艰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欧阳卓二女儿欧阳世成主要领衔为父亲冤案奔波取证,历经曲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方取得由时任副总理王震亲笔批示“欧阳卓起义投诚情况属实”的署名意见,落在上访信处

经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兰州军区、各级统战部门,欧阳卓冤案终得以彻底平反昭雪,恢复革命军人名誉,1985年4月由广州军区颁发《起义人员证明书》。欧阳卓大女儿的家人目前仍居留在新疆。正如可敬的“天山湘女”以切身体会所言:民族团结很重要,只有维护民族团结,才有和谐可言,社会才能顺畅发展!

  2009年1月《纵横》杂志刊登由赵琨口述欧阳光整理的《西北解放战争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回忆“九二五”酒泉起义的最初联络人欧阳卓》记载:

  欧阳卓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系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大队长。毕业于黄埔军校、曾任张学良旧部军官,原国民党骑兵独立团团长。解放前夕,欧阳卓率团于甘肃省山丹地区投诚起义,而后受人民解放军首长王震召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委以军职。随之他受命星夜单骑,分别往返送达联络起义和接收起义信函联络国民党九十一军和一二O军两个军力量,促成著名的酒泉起义,和大部队一道解放酒泉等地,为陶峙岳带领的西北军国民党新疆部队(约四万人)大规模起义扫平了道路,打开西北大门,使占全国六分之一以上土地面积的边塞要地——新疆与河西走廊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获得解放,成为新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赢得全中国彻底解放。

  全国政协《纵横》杂志所刊《西北解放战争中------酒泉起义的最初联络人欧阳卓》 收录全球最大数字图书馆 中国知网 n<1知网空间

    赵琨自强自立,在异常艰辛漫长的逆境中,坚守高尚品德、保持乐观情怀、坚持教师执业,桃李芬芳。独自将五位子女教育培养成国家部委集团、新疆乌鲁木齐医学院、石油战线高管、医务、教育等领域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第三代八位后人均成长为各自岗位的中坚力量,承担起报效祖国的重任。第四代正在茁壮成长!赵琨晚年将人生经验、教训、智慧,总结成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使之成为阳氏族谱的显要篇章,为2009年新版邵阳地方志登载现代人物第一人欧阳卓提供了翔实的原始资料。

    遭遇磨难之时,是亲情的支撑,多少增加了赵琨这一家人抗击风寒的勇气和动力,令其常常念及;在欧阳卓冤案平反,生活刚有转机之时,赵琨老人不顾年近古稀,不图安逸,将亲朋好友聚拢身旁,善尽真情。近三十年来,书信电话常有互动。族亲南来北往,更频繁赴京探访、度假、闲游、开会、医疗、升学-----给赵琨老人一家带来了些许资讯、乐趣,而更多的是平添了诸多麻烦。

   注:  欧阳艳玲系欧阳卓赵琨夫妇侄孙女

                                   ——中国记者/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副会长欧阳艳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