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是怎么看“公考热”的?


留学生是怎么看“公考热”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于25日发布了2010年度中央机关招考网上报名情况简报,称共有13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的资格审查,预计今年将有100万人确认参加考试,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针对公务员招考“酷热”的问题,笔者于前日以《“公务员热”是进步还是倒退?》为题,发表了大学生狂热公务员势必会使“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思潮泛滥的观点;同时也表达了才智之士热衷于玩政治而不愿再将自己的努力放在生产上,极有可能会造成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担忧。但对于这样的一个观点,有些人似乎并不认同。昨天,一位自称正在某发达国家首都留学的留学生给笔者发来一信表达了不同的观点。看信后,笔者认为颇值一读,故全文转录,以供各界人士再次讨论:

李吉明先生:

 见信好!

看了你大文章---“公务员热”是进步还是倒退?》,感觉阁下的观点有失实际连你这样的"著名网络热评人"都喜欢热点的事件,那么常人为何不能选择一些热门的职位呢?

 阁下在文中第二段谈到“大学毕业的没毕业的、有工作的没工作的都开始默默准备“进京赶考”,队伍比考研还壮大,决心比高考还坚定!”我不清楚你是否调查过了考研的人数??其次,所谓决心比高考还坚定,更让人吃惊。你到底调查过了吗???我希望你在写文章时,最好要能实事求是,而不是想象着写。我自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想无论如何比你更接近事实。事实上,更多的人仅仅是把参加国家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当成锻炼而已,我相信大多数的记者不愿意报道这样的真实,因为这将会是它们的文章失去眼球。由于是抱着锻炼的心理,多数人所投入的精力,实在不敢恭维。应该说,通过考试所选拔出来的,基本是符合实际的,有能力的分数自然会高。不要老把眼睛盯着有多少人考,有多少人在挣一个职位,应该要看有多少有实力的人在考,在竞争同一个职位。其次,从考试的内容看,其涉及范围广,需要应试者的视野要宽,见识要深,尤其在申论部分,如果平常没有阅读的习惯,那么靠突击是无法完成,而阅读的习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也不可能依靠大学四年就能完成的,这一点与那些一开始就矢志考研的有着巨大的不同。阁下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非常唐突的给出这样的结论,实在让人错愕不已。我发现,目前那些给自己贴着发光光环的所谓评论人,常常是不需要调查,就能得出伟大的结论。

在第五段,阁下谈到“全社会的才智之士、知识分子却对从政做官趋之若鹜到了近乎“狂热”的地步,这是否也恰好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仍处于“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时代呢?”,我倒问一下,一个退步的社会里会有人愿意这样做吗????其次,如果有能力的人不去为人民服务,那么谁,究竟谁来给人民幸福????陈水扁吗??是不是,有能力的人纷纷冲出国门,纷纷的为外企服务才算是社会的进步????如果,天下有才智的人都在你英明的号召下从此纷纷不去考,那么我们社会是否从此就进步了呢??还是说要阁下来带领广大的不如你的人民呢????

     而在随后的一段的开头,阁下很错误的说“事实上,很多人看重公务员就是因为工资高、福利好而且稳定”,这是会有百万大军参加国考的原因???参加考试如同找工作,为什么我要放弃这样的机会呢?这才是我们参加的原因,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参加所谓国考只是他们在大学期间他们所参加的考试中的很平常的一门。可是我无法理解的是,你们那样的结论是如何逻辑出来的??自己想象???

    阁下在你的文章中没有提出任何有效的公务员选拔机制,同时又反对有才智的人纷纷去参加。因此我就困惑了,如果有才智的人纷纷不去参加,那么我们的行政队伍将如何?社会又如何能进步??如果考试加面试不是现阶段可行的措施,那么什么才是可行的措施呢??

从我个人角度看,阁下的这篇文章已经比那些与你一样著名网络热评人的文章要温和许多。我个人目前在国外,我所见到的与那些常常鼓吹的国外有多好的人所谈论的有着巨大的差别,要知道我是在一个发达国家的首都留学。

此致

敬礼

    对于此信,笔者没有进行申辩与回复,敬请大家深思并讨论!!!

(李吉明20091027日于河南新乡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