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对于这一极度感人而悲壮的事件,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先生却博文中认为“救人方法待商”。
王先生的博文说:大学生们对长江的地貌水势也不了解,更糟糕的是他们采用了所谓手拉手一线牵的方式救人。这种方法不仅有悖科学,而且自身难保……舍己救人固然崇高,不舍己而救人更加崇高,更加值得提倡;见义不勇为是可耻的,见义勇为是崇高的,见义智为则尤为可贵。在具有伟大目标和高尚精神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实现的条件,一定要讲究实现的方法,更要讲究实现的形式和手段。
看,王先生这段语录看上去似乎显得天衣无缝,显得很理性。但不知他说的“讲究实现的方法”是怎样是方法。王先生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洪水吞噬人的生命只需要几分钟!情急之中,是不是这些大学生应该冷漠地站在岸边,大声感叹生命原来如此脆弱,洪水原来如此凶猛?!是不是应该现场写个长江水势地形的分析报告,告诉大家“此地危险”?是不是应该拿出手机,完整地记录两个小孩的生命被吞噬的过程?
10名救人的大学生的精神太高尚了。在他人的生死面前,他们没有更多的犹豫,手拉手扑进了洪水中。这是多么感人多么悲壮的一幕!
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迹让我们再次审视生命的意义,审视面对他人生命遭遇死亡威胁时我们每个人的态度。如果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要陷入“方法论”,或简单地以“值不值”来衡量我们的举措,我们的世界将是一片了无生气的人际沙漠!27年前大学生张华跳入粪坑舍己救出不慎落入粪坑的农民老汉,来得及考虑适当的“方法”吗?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令人深深震撼,为什么没有人停止拯救的行动来考虑更适当的“方法”?挽救生命的情急之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为可敬。一个无辜的鲜活的生命在我们面前死亡,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过度的理性操控我们的行动?挽救危机的义举若陷入“方法论”,对个体对整个民族将是可怕的灾难。所幸社会舆论“一边倒”,对长江大学3名学生的英雄举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这个社会已经被冷漠占据了太长时间;冷漠很可怕,但“可怕的理性”有时比冷漠本身更可怕。我们一起来吧,向舍己救人的长江大学3名新生们深深鞠躬,祝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得到永生。□老廖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