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展示军威的一种军事形式。在唐王朝也有多次的阅兵,其中有惨败的只剩下13人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检阅,也有盛世时几万人的大检阅。
在历史上,在战争年代,军队的展示是对外示威的一种方式。就像今天的伊朗和朝鲜这样的有战争思维的国家,试射是一种示威,是叫板国际社会。
我们国家的大阅兵(视频),是中国建国六十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年伟大业绩的一次全面展示。今天的阅兵是展示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一次释放,与历史上有敌对思想的展示不同,是对世界走出经济危机的信心的一次振奋!
1.什么叫阅?阅兵 :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
阅兵包括阅兵式和分列式。有时只进行一项。阅兵式是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的仪式。
分列式是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检阅的仪式。早在公元前,中国周朝和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已有阅兵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多次举行盛大的阅兵,接受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检阅。
2.什么叫分列式?分列式——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检阅的仪式。按通过方式划分可分为:徒步列队、车辆列队或者空中列队。部分国家阅兵时徒步列队使用专门的正步通过检阅台。(如苏联/俄罗斯)通常受阅次序为:徒步方阵——车辆方阵——空中列队。有时阅兵只有徒步方阵的检阅而没有车辆或空中列队的检阅。空中列队通常在地面方阵之后或同时通过检阅台。
通常分列式总是放在阅兵式之后进行。
3.苏式阅兵和美式阅兵.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受冷战时期东西方对立的影响,不同国家其阅兵形式也有所不同。大体从形式上可分为苏式阅兵和美式阅兵两种,以下为采用不同的阅兵形式的部分国家:
苏式阅兵——原华沙条约组织国家、中国、朝鲜、古巴、利比亚、伊拉克、越南、蒙古
美式阅兵——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法国、中国台湾.
4.阅兵起源.阅兵是古今中外一种隆重的军事仪式,起源很早。据记载公元前,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已有阅兵的活动。在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如在桓公六年8月,曾举行“大阅”。“大阅者何?阅兵车也。”近年挖掘出来的秦陵兵马俑,就很象古代阅兵的阵式。那时的阅兵,通常是在军队出征、凯旋或演习结束时,军事长官调集所辖军队进行检阅。十八世纪以后,在西欧等国广泛普及阅兵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军统帅如斯大林、艾森豪威尔、丘吉尔、戴高乐等,都很重视阅兵。当时,美国将领巴顿接管同德军作战失利的第二军,经过检阅,发现了该军士气低落、纪律松散,就着手进行整顿,使该军提高了战斗力。1945年6月24日,苏军曾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胜利大检阅,显示了当时苏军的强大威力。
5.阅兵目的. 阅兵的真实目的取决于国家的内外环境。对于那些国际环境不好的国家或者受到威胁的国家来说,他们的阅兵就有展示军备的意识在里面,主要是从该国的安全环境着想,向国际社会显示他的装备情况。而根据我国现在的这种安全状况和安全环境,我们这次阅兵,更多的是一种建国60年对和平的向往,对发展的展示,对民心的凝聚。阅兵实际是一种能量的释放,中国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积攒了很多的能量,我们可以通过国庆阅兵来一个大释放。
建国60周年庆 犒赏三军(曾昭鹏报道)建国60周年阅兵式圆满落幕,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国庆当天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签署通令,嘉奖参加国庆受阅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体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嘉奖令指出,受阅部队集中展示了中国军队捍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强决心,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前日举行的阅兵式多方面展示了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成果,许多新型武器震撼亮相,吸引全球目光。
据新华社报道,胡锦涛在10月1日签署通令表扬受阅士兵的表现,并呼吁全军从中学习,进一步推动中国军队的发展。
嘉奖令赞扬参与阅兵式的人员“实现了奉献一场具有中国特色、富有中国气派、振奋民族精神、展现时代风采阅兵盛典的目标”、“向全国和全世界集中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集中展示了中国军队捍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等。
此外,嘉奖令也号召“全军指战员要认真向受阅部队学习,把这次阅兵取得的成功经验运用到部队全面建设中去”,进一步推动中国军队建设发展”,“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继续大力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