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在此讲中讲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的蜜月期截止到赤壁之战,本人有点保留意见。
首先我的结论是:诸葛亮在刘备生前是没有得到特殊的待遇,而是在托孤及其之后受到
了特殊的待遇;但这并不意味着诸葛亮在刘备生前没有得到重用。
赤壁之战前,那就甭说,就是刘琦“亦深器亮”。战后,“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
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上面引言是一句
整话,每当读者读到这里时都会大跌眼镜,怎么让诸哥干这个差事。其实,前面一句却
是重用诸葛亮的证据。“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如果没有后面那些狗尾续貂的说
明,届时还没有诸葛亮没被重用的证据。问题是为什么做这样的说明。我的看法是诸葛
亮得到更多的重用。别忘了,荆州北边的几个郡已经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不可能得到较
快的恢复。只有这三个郡还比较太平。不收江南谁给我饭吃,平定了江南就的派人督守
还要充实军力。
“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也是诸葛亮受到重用的体现,先主外
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既然诸葛亮和法正都是一流的谋士,为什么不让法正镇
守成都?......这样说来,倒不如说,诸葛亮更是刘备的心腹人。诸葛亮就是萧何、就
是荀或。这又有什么完全不完全信任的问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法正的军事才能应该
相仿,但治理国家法正可不如诸葛亮,最好的办法还是让法正随军出征,诸葛亮镇守成
都。并不存在诸葛亮没有被重用的理由。
建安26年,刘备的臣下劝进,先主未许,也是诸葛亮烧了一把火,刘备才称了帝。
兴复汉室只是旗号,如果这是他们刘家的政治理想是有点美化,但如果说是刘家的应尽
职责则完全说的通,并不是说刘备忘了没忘了的问题,也不是由于诸葛亮坚持这个“政
治理想”而和刘备的关系越走越远。如果兴复汉室是他孙权的旗号,诸葛亮的主子是孙
权我想他们的关系会越来越远。问题是兴复汉室不仅是刘备的旗号,而且很合理是他那
家族的责任。他怎么会忘记呢?我想他不会忘的那么快。我想诸葛亮比谁都清楚那不是
什么政治理想。试看曹操仅仅是当称魏公时,荀或就不支持,结果曹操就和他越来越陌
生了。但刘备称汉中王、称帝时,诸葛亮是支持的。这时诸葛亮的兴复汉室的理想在那
里呢?因为在刘备那里一切都名正言顺。什么理想不理想?这都不重要。
再见《庞统传》,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
亮并为军师中郎将。这都是战后的事。首先刘备大大重用了庞统,但亚于诸葛亮。这比
那个制造内部矛盾的李渊强多了。所以说重用庞统成了重用诸葛亮的充分条件了。再说
说《法正传》。法正在平定成都后,恩怨分明,对自己有一点私怨的人他无不报复,有
人打小报告给诸葛亮,请求诸葛亮压制压制;但诸葛亮来了个冷处理。可见诸葛亮被放
在比法正更重要的位置上了。诸葛亮是刘备的大腿。难道没有重用?想不通哉!
至于老易对“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解释,本人认为很合情合理。至于托孤重臣
的问题,安排以李严为副。这没有什么。好多帝王托孤时都不是一位重臣。我想这里面
也不存在信任问题,因为这是惯例。诸葛亮才不会花这么大的心思捉摸这事。
永安托孤中的一点疑问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