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茶话 为什么侯王不是天下的道德楷模?


孔子:聃公啊,您向来主张“不作之为”和“不言之教”。可是,不言之教也还是要教的啊?既要教,又要不言,似乎是很难做到的。其实,我也是主张身教胜于言传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率以政,孰敢不正?所以,我认为理想的统治者应该自觉成为道德的楷模,起码应该在行动上是楷模。


老子:我见到楷模、样板、模范之类字眼时的感受,就像你见到八佾舞于庭。仅靠统治者的自觉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这样的自觉也很难出现。关键不在于统治者是否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而是在于好的制度与制度保障,从而能够自动启动赶走流氓政客。再说,有权的人凭什么就立样板,当楷模,树模范?你先说说,要是你有权号召,你号召黎民百姓以历史上的哪位“贤君”为楷模?在你记忆中要哪位王侯敢于号召天下人像学雷锋那样向他学习?


孔子:天子君主号召人们向他学习?我还想过。冒昧地问一句,如果有人这样做,那会怎么样?
老子:再无道的暴君也不至于号召天下人向他学习。他不论认为自己多么伟大、正确,也不至于立自己为天下楷模。原因很简单,如果他号召人们向他学习,那无疑是在鼓励人们去造反做皇帝。开国皇帝的成就之所以通常最大,就是因为他做上了皇帝。其他的建功立业,也都是在皇帝的位置上干出来的。别人要想与他一样有作为,先决条件是当上皇帝。而这样的念头是任何皇帝都要拼死断绝的。所以,在任何王朝,你都不会见到有人获得“学皇上标兵”、“学天子模范”这样的光荣称号。


孔子:您的意思是,君王不好意思立自己为楷模,才立些他中意的人为楷模、样板?
老子:不是不好意思,而是害怕。他害怕别人有取他而代之的念头。


孔子:为什么西方的自由民主国家的总统总理也不立自己为楷模呢?他们应该无权禁止有人跟他竞争。


老子:我觉得,他们不敢自我歌颂。否则,政治家本想立自己为正面典型,在言论自由的环境下,肯定一下就成为民众的笑柄。再说,古今中外,你见过几位最高统治者在道德人品能力上无可挑剔?如果能免于丑闻,就是万幸了。你能指望他们做百姓的楷模?你看看那些腐败案件报道中高官的德性?再看看今天中土流行的短信文化,其中唯一不变的嘲讽对象不都是有权有职的人?统治者根本就没有资格做楷模。即使在最理想的政体下,即使最理想的政治家,也没有资格做楷模。最好的政治家,也只能是从政者的楷模,而不能成为百姓的楷模。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不需要政府来管制。没有任何统计数据证明,官员的德性高于普通民众,如果结论不是相反的话。在无道之邦,官员的道德状况,更是自不待言。


再说,如果国家承担道德教化的功能是道德权威,肯定要在老百姓中灌输服从意识,灌输对权力臣服的政治文化,其结果只能是老百姓花钱委托国家去培养臣民、顺民,最后全部沦为草民。自由独立的人格也无从养成。唯一的办法是不让国家、政治家在教育问题上发言。如果要明白什么叫不言之教,就没有样板,如果相信天道的力量,就不会去树什么模范。强迫人去学的只能是坏的样板,而且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好的样板是没有必要成为样板的。


孔子:我总觉得,君王的使命之一就是教化百姓,使其改正缺点。如果神州大地,舜尧处处,圣人满街,那是什么景象?


老子:天道虽柔弱,却能使天地万物无不受益。听到天道吹嘘过自己吗?不必吹嘘,因为大教无言。天道弱而无为,柔而不言,霸道刚而专横,强而灌输。顺应天道的理想政府何去何从,不言而喻。“不言之教”植根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相信个人有能力认识和顺应天道。因此,不言之教是内在教育,基于个人本位的自我教育。统治者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意志去强行取代天道对民众的指引。不要指引前进方向,带领老百姓走什么路,要让老百姓走自己找到的路,那就是最好的路。天道无处不在,也在老百姓的心中。故不需要政治权力来设言施教。我反倒认为,老百姓有权用言论来教导统治者,所以须有言论自由。统治者无权用言词来教导老百姓,故统治者没有言论自由,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孔子:您觉得,统治者愿意实行不言之教,无为之治吗?


老子:我不反对以言来教,尤其乐意看到像你这样的人来行有言之教。事实上,一部《论语》,不就是一部“有言之教”吗?我反对的是凭借政治权力来插手教育。老师要行有言之教,政府要行无言之教。事实上,如果权力不插手教育,教育事业也就兴旺发达了。你的教育事业之所以成功,还是得益于周室衰落。你要是活在秦始皇的时代,你连教师的上岗资格都未必能拿到。若未被像其他儒士坑掉就是好运气了?要是那时周室有一个统揽教育的教育部,哪会有万古流芳的大教育家孔夫子?要是你在鲁国公安部长的位置上一直干到离休,谁会把你当作至圣先师?


孔子:这到也是。您是说,我的成功是民办教育成功,我却把教民的职责赠给官府。这的确是有些自相矛盾。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世界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大学都是私立的。我办的私塾,后来的著名书院,也都是私人办的。看样子,教民还真不是政府的事,教育的前途还在于回归民间。


老子:你说的对。如果政府在教育能够起什么作用的话,那就是做教育事业的好后勤。


天道章句之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能及之矣。
天下最柔弱的,
才能出入于天下最坚硬的。
无形的能穿透没有空隙的。
我于是知道,
执政者因道而为,
才对民众是最有益处的。


不去设言施教,
不去逆境道而为,
是很少有统治者能做得到的。
但是其所带来的益处,
普天下很少有能赶得上的。
原文刊载于《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