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院谨防院内感染


上医院谨防院内感染 

 

   近年来,在卫生部的部署下,在抓医院安全方面确实有不少的收获。我不是来这里评功摆好,相反,要求大家更加重视医院内感染的问题。也许公众对医院内的感染认识不足,总喜欢不管大病小病一律往大医院跑,殊不知,医院是人群高度的地方,大医院更是病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因而,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尤其是流行病盛行的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些知识和常识也是应该的。

   近年来,虽然我们狠抓了医疗安全的问题,但是类似西安交大、蓟县妇幼,甚至今天的中大眼科中心出现的院内感染事件,使我们认识到,医院是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最集中的地方,稍有差池和松懈就会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一旦医院感染的发生无论对社会、对个人和对医院均带来严重危害。卫生部也制定了一系列传染病和院内感染管理的规章,有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质量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就是针对院内感染人员组成及职责范围、院内感染监测的相关标准、医院消毒灭菌的相关技术规范、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科室消毒管理的相关要求的专门论著。大量资料证明,只要医院质量控制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严格按照卫生部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宣传。

   什么叫院内感染呢?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院内感染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病原体的来源和种类等对院内感染进行分类。比如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就可以将院内感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院内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

   相对内源性感染,还有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

   由于医院是各种疾病集中的场所,因此其病原体自种类比较繁多,且来源也比较广泛。一般认为,在医院中流行的菌株大多为耐药性菌株,甚至为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后可给临床治疗带来相当的困难。由于感染或者污染环节较多,控制起来就增加了不少的困难。还有就是,一般到医院看“病”的人,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成为易感人群,谈们的抗病能力差,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当然,在医院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主要是:

一、由交叉感染引起的医院感染

   1.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病人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与其同室居住的病人,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尤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甚。如胃溃疡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则同室病人即可感染流感。

 

   2.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如果消毒、隔离不严,则易发生交叉感染。

   3.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

   4.入院时诊断错误,如把一种传染病误诊为另一种传染病,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把猩红热病人误诊为麻疹,而入麻疹病房;把传染病误诊为非传染病,均可造成院内感染。

   5.住院病人或医院工作人员是病原携带者,患某种疾病的人,同时又是另一种疾病的病原携带者,如癌症病人携带肺炎克雷伯杆菌,可引起肿瘤病房内肺炎爆发。此类感染难以查明,因为很少对住院人做系统的带菌检查。医院工作人员若为结核、痢疾的病原体携带者,可引起住院病人感染、甚而爆发。

   二、条件致病菌感染。许多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病人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

   三、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化学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医院应用抗生素品种繁多,数量大,导致抗药菌株增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造成院内感染。

   比如,病人患一般伤风感冒,却使用抗生素治疗;不按照抗菌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滥用抗生素做预防;用药配伍不当 如对病人使用抑菌剂红霉素或氯霉素的同时又使青霉素治疗。红霉素及氯霉素的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青霉素为杀菌药物,其杀菌机制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破裂而死亡,故对繁殖旺盛期的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被红霉素或氯霉素抑制而处于静止期的细菌,对青霉素将产生耐药性。

   其实滥用抗菌素造成危害远远不止这些,滥用抗菌素可以直接伤害防御机制,最显著的是粒细胞减少及骨髓再生障碍,其次抑制抗体产生和淋巴细胞转化等。有些间接导致代谢及免疫状态变化,如肝、肾、肠等器官机能障碍。有的影响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从而降低机体抵抗力。

   四、医院管理不当。这些基本是人的管理水平问题。

   比如,探视制度的建立。我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就极力控制探病的时间和停留的时间,但是引起人民群众的不理解,甚至有记者责问我“你们是怎么以病人为中心的!?”还扬言要登报纸。这就是对院内感染认识不足。随意出入病房,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品等而引起医院感染。

   又比如,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最近发生的院内感染事件多是这种原因。

   院内感染控制有管理的问题,也有制度设计的问题。我曾经多次说到付费制度不改革,医院感染控制的质量难以有质的飞跃。但有了资金的投入还不够,还必须有管理的手段。比如,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这就说到的人。由于侵入性(导管、腔镜等)诊治手段增多,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脏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

 

   医院内感染控制不得不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