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上调产品价格带来两大负面影响
11月10日,成品油价格完成最新一次调整,随着燃油税开征和成品油定价机制执行,油价调整已经日益常态化,但更多的资源产品价格如水价、电价、天然气价格改革也蓄势待发(11月11日 《中国证券报》)。
其实此前许多地方已经上调了水价、天然气价格。这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之大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汽油价格平均每公升上调4角以上,普遍到了6.6元以上,这对于拥有车辆的工薪阶层来说增加的负担不轻。特别是柴油价格上调以后每公升达到了7元以上,对运输业和农业用柴油增加的负担可想而知。有报道说,国家发改委首度开腔表态支持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复征。看来近期复征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已箭在弦上。
成品油价格大幅度上调,水、天然气、电价有些已经上涨、有些即将上调,燃油附加费上调又箭在弦上。如此扎堆、集中上调价格将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素。必须明白的是,这些产品大多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的商品,集中上调价格将会加重百姓生活负担的同时,笔者要着重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上来分析集中上调产品价格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影响有两个方面。
影响经济复苏进程是第一个也是主要的负面影响。在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中,大举投资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出来,一个产能过剩已经在制约着投资这驾马车的速度,特别是依靠政府投资以及银行信贷投放最容易产生经济虚热、经济金融泡沫。我国经济长期依靠出口拉动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了。西方国家推出的经济再平衡论调,首先直接“平衡”的对象是中国。接下来西方国家以平衡论为借口的各种贸易保护必然接踵而至。这就逼迫中国不得不将拉动经济动力转变到内需消费上。下决心提高百姓的消费水平,除了大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敢于放心消费以外;同时,还要大力增加百姓收入,让百姓有钱消费;再者就是要让商品价格低廉合理,让百姓消费得起。这就决定了决不能在金融危机尚没有完全过去的情况下,扎堆集中提高商品价格,抑制百姓消费,从而阻遏经济复苏进程。
这里必须克服一个错误观念。就是认为,近期经济复苏而PPI、CPI尚处低位,被看作是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合适时间窗口。PPI、CPI处于低位是需求不足造成的,是百姓收入下降或不稳定而压缩消费造成的,是高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造成的。岂能依靠提高产品价格来拉动PPI、CPI呢?这样的话,必然使得百姓在高价格产品面前越来越消费不起,PPI、CPI将会继续走低。这种观念是不懂经济学和无知的表现。
扎堆集中上调产品价格带来的第二个影响是,推高通胀预期。在畸高房价状况下,如果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价格特别是公共产品价格也开始上涨,一是百姓对价格的预期上涨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不敢消费,二是如果大批流动性从股市楼市流出后冲击一般商品价格市场,再加上集中提高产品价格,不排除通胀迅速来临。这将会出现一个可怕的现象,消费低迷中的通胀将彻底丧失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最终出现滞涨现象。
因此,集中、扎堆式提高产品价格不可取,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正在走出危机的关键时期。
新闻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1111/02236948367.shtml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9-11-11/0912573428.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life/2009-11/10/content_12421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