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不存在跨年度行情


    这次反弹在2700点下面满仓,20%获利,而后就空仓了一个月至今,今年我对大盘趋势一直不放心,我认为:1664点到现在反弹已有13个月了,上证指数由于大盘股的关系,反弹虽然不如深证综指,但以今天收盘3320点算,指数从1664点上来也已经翻翻了,更何况本论反弹还到过3478点,要是照3478点算,本轮反弹已有109%,深证综指反弹了166%,今天刚统计,个股反弹过6124点新高的股票有693家,1664点上来“股价”翻翻以上的也有1534家,不少个股已被炒到了8000之上,鉴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不可能走出V型反转,这么严重的危机,“趋势”必有反复,所以,本轮反弹虽然牛股不少,但就上证指数而言还是“熊相”依旧,我只能把它当作“熊市反弹”处理。

    我早就说过,今年、明年我只做超跌反弹,理由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安全”!在股市,赚钱的机会很多很多,但要是一年中365天都在股市中就不安全了。最近我在电台、电视台听到的看到的都是“跨年度行情”,分析师们似乎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短期有调整,但总体趋势向上”,而我的看法正好全然相反。

    第一、现在看上去资金很充沛,实际上资金已经开始缺乏,上半年7.34万亿的信贷投放,下半年不足3万亿,这在我博客中经常提到,今天我在新闻中也听到银监会注意到了信贷过量对银行的风险,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要求“银行系统和资本市场的适度隔离”,同时又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可见明年的资金就不会那么宽裕了,本轮反弹本质上是一轮“资金推动型”的行情,少了今年“超宽松”的资金,哪来“跨年度的行情”?

    第二、我们GDP保8的,所谓“走出低谷”的经济数据,在我看来,全靠投资烘托起来的GDP“不值一提”,90%来自于投资的GDP不说,刺激消费所换来的GDP的上升,只是一种短暂的现象,家电下乡、汽车购置税的优惠刺激,不可能保持消费“线性”上升,该买的买好后,明年即使再有所谓的优惠刺激,销售面的瓶颈就显露出来,要是再加上物价的通胀因素,我看消费未必能提升上去,由于数据曲线去年由上而下,今年经过大量货币投放的经济刺激,曲线有所翘头,明年要是继续大量投放货币,GDP还能继续上升吗?过多投放货币,通胀将提高生产流通领域中原材料的成本,物价上涨,又将抑制消费,继续保8,过度投资,在今年产能过剩的基础上再引发新一轮的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基金周转不灵,再向银行扩大贷款,没完没了的恶性循环,危机必将加深,何来“跨年度的行情”?

    第三、全世界所谓的经济数据好转都是建筑在“大量资金投放”的基础上的,美国房地产建筑商11月信心指数为17%,截至2009年11月份,这项指数已经连续19个月低於20%,据消息,美国的商业地产还在继续恶化之中;美国银行业在10月30日遭遇“黑色星期五”,共有9家银行倒闭,创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单日银行倒闭最多纪录。至此,全美今年有115家银行倒闭,一天之内9家银行倒闭,显示源自次贷危机的不良贷款问题仍在继续削弱美国银行业实体部分。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危机的发源地,当前危机远未解除,我们又怎么能走出“跨年度的行情”呢?

    第四、IPO继续在发行,上市公司增发愈演愈烈,大小非解禁还没有完全释放,股市扩容成倍增加,供求关系会越来越趋向不平衡,在人气鼎沸阶段,这些不利因素会视而不见,连最谨慎的分析师也都在说“下跌是最好的买入时机”,所有人都在看好股市了,这样的股市还能走“跨年度的行情”吗?

    我不看好股市,我说我们A股要回到1380点去,这不是预测,也不是有意识吓唬人,其实,这只是一种推理:

    既然我们这轮反弹是资金推动型的行情,接下来资金会开始“相对于今年上半年”收缩,那么行情就不可能持续到明年;

    既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引来的10万亿信贷投放不能启动实体经济复苏,相反造成了国企的囤地、房地产泡沫和资产价格泡沫,那么,要股市健康发展,就必然要挤泡沫,股市就不可能无休止上涨;

    既然国家也承认,我们的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上市公司也存在业绩波动的可能,那么,大多数被炒高的股票就有回归估值的可能,所谓的回归,那就的调整;

    既然经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的房地产业还在继续下滑,失业率还在继续攀升,为了国内就业率提升,他们继续在扩大“贸易保护主义”(欧洲也一样),那么,我们的外贸就不可能会有起色,而企业转型也不是说转就能转的,所以,外贸将继续拖我们经济复苏的后腿,这么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不可能会是V型反转,会有多次经济探底,股市也是如此,这次反弹已经相当高了,回落使之必然。

    最近一段时间,两市量能不断放大,这和筑底时的量能正好相反,估计离高点不会太远了,加之2800点、3077点和3189点处还有三个缺口,这么近的几个缺口不会不补,要是这三个缺口全补上了,真正的调整也就开始了。

 

 

 

 

—————黄一秦(头狼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