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久霖为什么要独立特行?
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兄弟,出门靠朋友。陈久霖出狱后,很多企业和朋友力邀陈久霖加盟,出任高层管理人员。这些企业包括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所涉及的领域有私募股权基金、股权投资和资本运营以及互联网企业等等。但陈久霖一一谢绝。陈的朋友告诉记者,他还是执着于打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商业天地。
陈久霖曾经担任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七年之久,在他执掌期间,中国航油净资产由17.6万美元增至1.5亿美元,增幅915倍,市值超过11亿美元,是原始投资的5022倍,因此被称为“航油大王”。2004年,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在石油期货交易中折戟沉沙,巨亏5.5亿美元。陈沦为阶下囚,在新加坡度过了近三年的牢狱生涯。
赚了11亿又巨亏5.5亿,被沦为阶下囚,应该是跳票周转不灵。不是银行要整他,就是政坛有仇人。以为可以调集资金应付,到时无人肯理。心理学家把这种状态,定为“收购狂”。
[英]杰弗里·阿彻尔[JeffreyArch写了一部《报业巨头》小说,书中讲述的是两位报业巨子——基思·汤森和理查德·阿姆斯特郎相互采用种种手段进行激烈竞争的故事。汤森被财会专家禁闭救了一命。理查德众叛亲离,欠5千万美元的跳票而跳楼自杀。陈久霖深知自身的“病症”,不愿拖累朋友,所以坚持独立特行。
李嘉诚14岁下海,20岁立业。他一个人跑到山上苦思了四天。选择了挑起金山银海的责任重担。他不认为钱是享福的东西,他认为是对股东的责任。所以,一生都专心专意的读财会报表。监督收支平衡。他说:“投资之前,一定要想好卖出的方法。”
陈久霖没有卖出去的方法而亏了5.5亿。目前,陈久霖在北京一个普通住宅小区里深居简出。可能在互联网行业一展身手。他提出大概的设想是,创办一个服务于发展中企业的网站,通过网站与众多企业相联结,利用网络跨时间、跨地域的优点,非常便利地获取需求、整合资源,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他说:“ 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别人做过,而在于能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要比别人干得更好的办法就是“投资之前,一定要想好卖出的方法。”
我相信陈久霖谢绝出任高层管理人员,执着于打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商业天地。是因为怕自己再次犯病而对不起大家。实际上患有“投资狂症”的人,不宜独立特行。出任高管多一份管束比较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