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上,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盟总统”,英国的欧盟贸易委员阿什顿当选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与之前的欧盟主席相比,这两个职位最大的不同在于“常任”,标志着欧盟在政治和外交领域的一体化迈入了新的阶段。
而就在前不久,被誉为欧盟新宪法的《里斯本条约》获得了所有27国的批准,将于12月1日生效,此次“总统”和“外长”的选举就是该条约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除此之外,新条约在司法和内政等敏感领域的一些政策也将会以“有效多数制”表决,成员国不能再“一票否决”;同时从2014年起,欧盟委员会的委员人数将从27名减少至18名,将加强委员会主席的作用和欧洲议会的权力。新条约的实施,有助于增强欧盟的领导权威,提高决策效率,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从而扩大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提高内部的凝聚力。
欧盟的一体化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从最初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新欧盟;从《罗马条约》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再到《欧洲联盟条约》以及当前的《里斯本条约》;从欧洲货币单位的创建到欧元的正式启动;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的推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且最为成功的区域性一体化典范。然而,回顾欧盟的发展道路,充满坎坷和崎岖,当前的政治一体化尝试更是包含着多方力量的博弈和权衡,发展前景堪忧。
首先,政治的合作触及到国家的独立主权,要求统治阶级放弃一部分的决策权,这对于每一个成员国政府来说都是极其敏感和难以被接受的,当某些成员国的国家利益与整个欧盟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政治联盟将难以为继。其次,所谓的欧盟委员会和议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多方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并不具有独立的裁决权和对于每一个成员国的制约能力,而欧盟27个成员国的利益迥异,内部的矛盾与博弈将很难协调与化解,结果必然是一体化的政治组织形同虚设,缺乏约束力。再次,从目前欧盟现实的政治一体化实际看,充满着矛盾与争论,“总统”和“外长”的选举显现了各方力量的博弈,法德英等大国基本主导了形势的发展,这样松散的组织将很难在内部形成合力,从而协调各方利益,在政治和外交政策上保持一致,关注欧盟整体的共同发展。最后,政治一体化实际上是为经济一体化服务的,目标是推动整个欧盟的经济发展,不仅形成内部的统一大市场,还要一致对外,增强力量,争取更多的利益。然而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已经遭遇瓶颈,欧元的前景不容乐观,此时寄希望于在政治一体化上有大的突破是较为困难的。
当然,欧盟通过政治一体化,设立整体的政治体制和外交机构,共同对外,能够增强谈判能力,为欧盟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故有利于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欧元的发展。同时,欧盟内部协调机制的巩固和加强,有利于消除内部市场分割、扩大市场规模,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采取一致的经济行动,推动成员国经济增长。所以,总体上,政治一体化改革和探索的路径是明智的,对欧盟整体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利的,但发展的过程将会面临异常多的阻碍和困境,预计很难会有实质性的进展,而欧盟的“总统”和“外长”基本上将仅仅是一个多国联合组织的协调者,很难拥有真正的权威与控制力。
另外,欧盟的政治一体化推进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来说,却未必是一个好的事情。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将大大增强整体实力,对世界各国形成威胁和竞争;同时其经济的一体化加深,还有可能进一步形成内部市场的保护,降低对于别国经济的依赖程度,从而容易滋生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全球的贸易自由化,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形成负面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有可能会阻碍对于欧盟的出口贸易,当然由于其一体化的发展充满矛盾,短期内不会有显著的影响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