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春顶

与君一同解读与探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趋势;以及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影响因素、规律和方向!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开放宏观经济

注:本博客内容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中国制造”的明天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深受重创,出口贸易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形势可谓不容乐观。近日公布的8月份出口数据显示,当月出口值经过季节调整后增速不变,但要看到实际值是下降的;同时1-8月的整体出口同比下降了22.2%,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9%。另外,近期的中美输油钢管和轮胎等层出不穷的贸易摩擦也给“中国制造”蒙上了阴影。那么,后期的出口形势将如何发展,“中国制造”能否恢复昔日辉煌,以及我国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该何去何从,亟需深入的解析和正确的判断。

  

  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有三大渠道。...

Read more

增长与通胀的博弈将难分仲伯


发表于《理财周刊》2008-8-11

纵观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高增长和通胀相伴共存。然增长和通胀是一对矛盾的双方,通胀必然侵蚀增长的成果,增长的持续要求抑制通胀的奔腾。那么在下半年的双方博弈中,两者的力量对比将如何变化,宏观经济会怎样发展,值得进行一定的分析。

 

1-6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看,GDP增长10.4%,较去年回落1.8个百分点;CPI上涨7.9%,其中6月份上涨7.1%,较5月份下降0.6个百分点,较4月份下降1.7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二个月回落。由此可见,GDP虽然有所下降,但总体仍然维持了高的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任何发达国家的水平;CPI有下降...

Read more

我国经济不存在滞胀


发表于《证券时报》2008-7-29

石油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飙涨推动了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蔓延,加之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连锁扩散效应,世界经济增长步入下行通道,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下滑共存的结果增加了“滞胀”的风险。

 

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说,当前滞胀的威胁确已如影萦绕;而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虽同样深受全球通胀之害,所幸大多依旧维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宏观环境亦基本稳定和健康。然而近期以来,关于我国宏观经济滞胀的言论不绝于耳;更有甚者,声言我国已经进入了令人头疼的滞胀状态,需要多方合力走出困境。如此观点,甚是滑稽。如果说中国经...

Read more

多哈谈判将受困于农业补贴的“囚徒困境”


发表于《东方早报》2008-7-21

 

WTO多哈回合2008年谈判于721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此次谈判将力争在农业补贴及农产品和工业品市场准入等未决问题上达成妥协。

 

多哈回合是WTO的首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发起于200111月,经历了6年的风雨沧桑和艰难跋涉,由于各方利益的冲突和矛盾,于2006727最终宣布全面中止。20071月,经过多方努力,谈判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笼罩下再次恢复,然10月的日内瓦会议还是在一片责难和唏嘘声中结束。2008年原定于519的谈判又被推迟到了721,即将揭晓的结果如何,存在众多的不确定,虽然有欧盟等多国...

Read more

货币紧缩不应让位于“增长幻觉”


发表于《中国房地产报》2008-7-28

近日,货币紧缩政策遭到为数不少的炮轰滥炸,有关学者对于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不断,似乎政策的拐点已蓄势待发。促以形成该预期的方向标,一是中央高层近期以来接连不断的调研中小企业,并频频暗示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二是717发布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有下滑风险,1-6GDP增长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的信贷紧张已经威胁到它们的生死存亡,且6月份的CPI再度下降。

 

据此,有关学者在揣度中央的未来政策和分析当前的宏观形势之后,提出应该放松货币紧缩的政策,为中小企业和经济增长“松绑”。他...

Read more

出口退税难治纺织企业的“病疾”


发表于《证券时报》2008-8-5

731,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通知,从81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将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同时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一有保有压的出口退税调整中,更多引人关注的是纺织品。

 

    实际上,关于纺织业出口退税的传言已久,此次调整可谓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中小企业的困境危机已早被中央高层关注和重视,7月初的频频调研以及下半年“有保有压”宏观调控基调的调整,显现了当局对于经济增长的更多重视,出口退税也许只是...

Read more

莫让“增长偏好”怂恿通胀的脾性


见《上海证券报》2008-7-14

一面是严峻的通货膨胀,一面是日益下滑的经济增长形势,面对如此的情景,宏观政策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抑制通胀呼唤更为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而维持增长则需要放松银根和积极的财政相互配合。

 

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正迷失于两者之间,难以取舍和进退两难。而此也正是市场研究者们一直喋喋不休的话题,其中近期日益突出的观点认为,我国的宏观政策已经紧缩过头,岌岌可危的中小企业以及难以为继的房地产市场正威胁着经济的增长,而涌动的国际热钱亦虎视眈眈于隐患中的金融市场。如此,近期的相关研究对于增长的重视和对于财政货币政策的“松绑&r...

Read more

央行加息尚处观望


见《中国证券报》2008-7-9

央行加息的传闻已经沸沸扬扬了半个多月,近日加息预期再次升华。直接原因是626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73欧洲央行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由现行的4%提高到4.25%

 

与此同时,国内支持加息的因素包括油电价格放开后,通胀压力增加;另据73的消息,1年期和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较长时间持续不变,与二级市场不断攀升的收益率形成倒挂,造成央票需求锐减,从而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方式面临挑战,弱化了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而解决问题的途径惟有升息。

 

实际上,央行加息早已箭在鞘头,央行行长周小川自6月份以来已多次...

Read more

欧洲央行加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见《上海证券报》2008-7-8

北京时间731945,欧洲央行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4.25%的水平。至此,早已炒得沸沸扬扬的加息传言终于尘埃落定。

 

实际上,此次加息的决定早已在绝大多数研究者和市场人士的预期之中,在65的时候,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就已发出了加息的明确信号。而推动加息计划变为现实的直接动力,是欧盟统计局6月底公布的当月4%的通货膨胀水平,这已严重高于欧洲央行所设定的2%的警戒线,对于以抑制通胀为首要目标的欧洲央行来说,实在是难以继续“坐以待毙”。

 

加息消息一出,市场在对抑制通胀信心倍...

Read more

理性看待中小企业的困局


见《东方早报》2008-7-5

近日接连有报道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已经岌岌可危;半停产、停产甚至倒闭,成为许多企业今年面临的窘境。

 

中小企业陷入困局的原因,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方面,美国“次债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企业外部需求下降;粮油价格上涨掀起的国际性通货膨胀又进一步恶化了各国经济前景。国内方面,人民币升值抬高了商品价格;原材料和劳动力涨价增加了生产成本;紧缩性货币政策提升了资金使用价格;出口退税改革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又加剧了企业负担。

 

对于中小企业的困境,我们在叹惜和担忧的同时,更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