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国: 答案在你心中


             答案在你心中

                ——《答案永远在现场》序

                                                                                      丁立国

天地之间没有新鲜事,现实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与其在现实中迷茫不堪,不如到现实背后去洞察其前世今生的故事与规律。有因才有果,执着于果不如反思于因。

感谢父母让我出生于1970年,使我赶上革开放千载难逢的好时代,让我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成就不同于父辈的人生轨迹,凭借这种改变命运的信念我于1991年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创业,创业18年来我与我的团队头拱地往前走,不张扬,不虚夸,专注于钢铁经营,克服一个个难题,才有了今天的事业基础。我知道今天德龙的成功只能证明过去,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未来之路必须变革,德龙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觉醒,要不断追求极致和精进。这是我们活下来的唯一理由和法宝。

2009年2月,我在去参加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火车上与育琨结缘。我们聊起我老家的一个大姐,经营自己的小饭店已经有23年了。十几年前,这家饭馆的周围兴起了20多家餐馆,现在就剩了这一家。她不扩展新点,安心经营自己的店,效益分外好。在饭店最显眼处挂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不与别人攀比,只求自己突破。”对比着个大姐,我真切地感觉到,中国企业界所流行的做大做强的理论,在金融危机下证明并不适合所有企业。只有不断去追求极致,不断追求事业细节中的小而精,小而美,才可能创立百年基业。在未来做企业需要把欲望放低,希望放远,让时间检验企业的生命力。对我的这些看法,育琨有些认同,还由此生发出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觉知。

育琨提出的“答案永远在现场”,很有点禅的味道。他的一系列体悟与我经营企业的实践很契合。比如,人是富有创造性的动物,在任何时候都比既定的方式或体系重要;让每一个岗位觉悟起来,让每一个岗位与环境启发性、合作式互动起来;让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岗位都能追求一刻接一刻的极致、精进和欢喜!育琨对案例进行了深度挖掘,尤其是介绍了一批像刘红军这样名不见经传的未来企业家之星。我跟育琨都曾去杭州与这位企业家进行过深度交流,发现正是这批专注在自己领域精雕细刻的新生代小企业家,使得中国企业家群像生辉并更富有朝气。

中国经济经过30年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全球性经济危机下的中国企业如何安身立命?迷茫、悲观、急躁、盲动,又如何培养自己黑夜里发现依稀光亮的能力?育琨的书发掘出中国企业人倔强而生生不息的根。阅读育琨,可以是抚慰内心的清凉剂,会使逆境中的人有一种归属感,也会让顺境中的人洗却心中的尘埃。

育琨约请我写序,我坐在那里,把育琨的书稿反复翻看。夫人在一旁笑我,从来没看到我这么认真。当然要下功夫。我要把与育琨体悟的共鸣,和企业界同仁分享。

  

德龙钢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立国

2009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