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大白菜之痛


 

    这是场已定的败局,它伤害了很多人,却有可能“一笑而过”。

 

    2009年,沈阳市新民地区的大白菜创造了历史,总产业突破20亿斤且品质优良。然而历史却与大白菜开了个玩笑,18万亩种植区域内,1/3滞销、1/2赔钱;以亿斤为计算单位的大白菜烂在、冻在了地里,等待变成肥料。

 

“怎么会是这样。”菜农们扣地问天。

 

或许,每一次“典型性”失败都是一把解剖刀和一架显微镜。对于新民地区农业而言,大白菜产业堪称连年建功的不二支柱。然而,一个产业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它的进程中途,即最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命的软盘。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给暂时的失败一些掌声。

 

雪下的预期

 

    在较去年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今年新民地区大白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左右,而据《时代商报》前期的采访和媒体已经公开的数据,2009年,作为沈阳大白菜主产区的该地区,大白菜产量突破20亿斤,但1/3面积内的大白菜滞销并最终绝大多数扔在、烂在、冻在了地里。

 

    “每斤4分钱是我们的成本线,低于这个我们犯不上搭工、搭运费往出运,扔在地里明年还能省些肥料钱。”9月20日大白菜上市以来至今,价格一路下跌,从最高时的近2角钱/斤竟落至最低时的4分钱/斤,而随着“十·一”前后气温高低骤变,地里大白菜的重量和品质下降,加之滞销导致错过了全国的行情,众多回本无望的菜农干脆让自己为之辛苦了一年的大白菜“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1119日,《时代商报》在新民大民屯以及于洪光辉地区看到,几乎每隔不远,就会出现一大片白菜原封未动的地里,大雪覆盖下,景象撼人。

 

    “我们20几个人那3000亩地时的白菜就连收都没收。”何立兴,沈阳市经纪人协会副会长、蔬菜流通协会会长,年初,他与20几个人合伙在于洪区光辉地区承包了3000亩地种植大白菜,预计总量超过5000万斤,但收于上述原因几乎全部扔在了地里,“以每斤4分钱的成本价计算,不算雇工、肥料、地钱,损失200万元。”

 

    而群体庞大的农业经纪人心中则有比更大的帐:若以此计算,沈阳地区今年大白菜产业的总损失在2000万以上。

 

    至少连续5年以来,沈阳地区大白菜产销两旺,极大地提振了种植势气,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11月初公布的“沈阳市秋白菜产销有关情况”也表明“今年我市秋白菜种植面积较去年增加3万亩”。但激情就这样暂时告一段落。

 

    从沈阳市经纪人协会和蔬菜流通协会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数量在一半左右的已经赔钱的菜农纷纷在考虑弃种大白菜,而这种情绪仍在蔓延。“明年,大白菜的种植面积会不是一星半点的减少。”何立兴说,他却已经打定主意明年增加包种面积,“为的就是赌一把。”

 

菜农的“幸”与“不幸”

 

    事实上,众多半宝押在来年的农业经纪人成败与否都将成全另一部分人。

 

    因为菜地需要工人来持弄,为了包种的3000亩地,何立兴雇拥了数以在计的当地农民,光人工费就支付了40多万元,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自己也从事大白菜种植。

 

    这还不是菜农们难解难分的“幸”与“不幸”的最佳注解。长久以来,在榜样和行情的带动下,倾睐大白菜的菜农越来越多,而就在丰收和增收的喜悦慢慢掩盖了一切时,变故突然而至。

 

    这一次导致新民地区大白菜滞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偏高的气温,北方菜在运抵南方后普遍出现了出水、变质、腐烂等情况,而在此之前气象部门曾有过预报,彼时,面对已经基本成熟的大白菜,日后这些伤心的主角们却没能采取适时提前收割、外运的措施加以应对。

 

    同在一块土地上,反观沈阳的生猪养殖业,则是另一番景象。为联合起来应付突发情况,沈阳地区的猪农成立了合作社,建立了使信息和资源共享的网络,一条群发的短信就能让数以千计万计的身在各处的猪农统一行动,猪场得以拒疫情于门外,肉价得以平稳变化。

 

    与之相比,大量菜农则仍生活在猪农们一盘散沙的“昨天”里。1119日,《时代商报》记者随机走访了10位菜农,其中的6位竟不知农业合作社为何物——“种菜的公社吗?”而这种“种菜的公社”在河北石家庄、山东寿光等其他大白菜主产区则笔笔皆是。在直率的农业经济人看来,沈阳大白菜质量一流,而整个产业的“现代化”程度则与之不成正比。   

 

谁的产业

 

    当然,至使今年大白菜“地当床雪当被”的原因很复杂。

 

    2006年以来,由于大白菜产业繁荣,很多部门纷纷前往新民地区查看情况、总结经验,但是给大白菜降温以利外运的冷库却3年未成。

 

    “要是有冷库就好了,要是……”在众多菜农和农业经纪人看来,“要是”的事情不止这一件,眼下,他们最关心和传言的事就是有关部门能否视具体情况下发一些临时性补贴。10月下旬以来,菜农和农业经纪人一直在反映此事,但没有下文。

 

    10月下旬以来,《时代商报》就一直在关注新民地区的大白菜,从新民市到其下辖的大民屯镇,大白菜产业都是它们向外界推广自己的“亮点”,而彼时,当记者要求一位了解情况的相关领导时,大民屯镇政府工作人员却将一位农业经纪人的电话提供给了记者,“问他吧,这人了解情况。”

白菜有“百财”的谐音,许多商人都将一个白菜工艺品置于案头,而这一次,佑愿他人生财的白菜却连自己都没能保佑得了。

 

自本报1028日报道新民大白菜滞销一事以来(详见本报1028B13版《愤怒的白菜》),全国各地媒体纷纷跟进。然而,作为媒体,我们深知自己的力量,但是我们和许多人一样,有责任和义务弄清危机是如何发生、如何蔓延的,受困者是怎样陷入其的,唯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岁月中尽可能地避免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再次掉进同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