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不"小",创业板不"创业",国际版也不会"国际"!


 

2004年6月,以新和成为代表的中小板8只股票正式登陆深交所,标准着中小板的正式开闸。截止目前,当年的8只股票总融资额与总派现额以及总派现额与总融资额之比,见下表:
股票名称 总融资额(万元) 总派现额(万元) 总派现额与总融资额之比
新和成     40230                   52164.15                               1.30   
*ST琼花   21960                    5043.50                            0.23   
伟星股份 54493.96           28057.89                         0.51   
华邦制药 21120.00          10076.00                          0.48   
德豪润达 47320.00          10100.00                             0.21   
精功科技 23160.00           2800.00                            0.12   
华兰生物 62047.35           15824.60                           0.26   
大族激光 153430.90          19324.71                             0.13   
从中不难发现,只有新和成的总派现额与总融资额之比大于1,平均值为0.405。按5年来测算,他们的股东得到的回报率很低。
从总市值分析,目前中小板中,总市值最大是苏宁电器,以今日收盘价计算约826亿,最小的是中钢天源,约9亿,比目前沪深两市所有能够上市交易股票中市值最小的ST宝利来的7.55亿还大。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和主板的上市公司一样了。
从行业分布分析,生物制药行业所占比例最大,共3家。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年的中小板更像创业板。
因此,
中小板不"小"!

创业板的28家公司,于今年10月31日正式登陆深交所,标准着创业板正式开闸了!
截止目前,28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平均值已经超过50倍,再加上近一个月的交易,很多股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动态市盈率也水涨船高了,高的已高达200倍(华谊兄弟),最低也高达50倍(神州泰岳)。
从行业分布分析,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在2009年9月份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办首批受理的149家企业中,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行业,占比约为68%,制造业占比约为15%,还包括部分新能源、文化教育传媒、现代农业等新兴行业企业。从公司性质看,国有控股性质的企业有13家,占9%左右;外商投资企业12家,占8%左右;其余都是民营企业。
  而且,28家公司中,可以说都是目前所在行业的佼佼者,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代表了这个行业的水平。
因此,创业板不"创业",更像中小板!

目前市场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国际版的信息,有的建议借鉴美国的ADR(美国存托凭证),推出CDR(中国存托凭证),还有其他的。至于首批登陆国际版的上市公司,就更加五花八门,如红筹股、外资股等。
具体的细则及标准,相信都在推进中。

但笔者有点担心:国际版不"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