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将推广农村土地入市调控房价”、“‘农地入市’解困高房价”……针对这些说法,国土资源部有关业务司局负责人声明,所谓“国土部酝酿新版土地调控”说法系个别媒体误读,“国土部将推‘农地入市’调控房价”之说更系媒体牵强附会。这位负责人指出,由于媒体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及国土资源部相关内容的调研高度关注,将有关地方土地管理方面的探索做法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作出推理式联想,在消息传播过程中,越传越离谱。他说,房地产价格是综合政策的产物,不可能由土地政策主导,地价与房价的关系好比原料价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两者不可以简单、直接挂钩。(据11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数家媒体报道称浙江正在试行“农地入市”改革并将在全国推广,但国土资源部却一再否认。在这个事实性问题上,国土资源部当然是最权威的。尽管笔者也希望“农地入市”的消息属实,但我们不得不以国土部的说法为准。不过,此次代表国土部发言的这位负责人关于房地产价格与土地政策关系的论述,却让人不敢苟同。
的确,房价是综合政策的产物。除了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都可以影响房地产价格,而最终形成的房价就是诸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是动态的,作用力也是不一样的。在通常情况下,总有一种或几种因素的影响力相对较大,从而起着主导性的作用。那么,目前主导房价的是什么政策呢?我认为它就是土地政策。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地调整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这些政策也确实对房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无法与土地政策对房价的影响相比。
那位负责人说得很对,“地价与房价的关系好比原料价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不过,地价与房价虽然不可以“简单、直接挂钩”,但二者的关联度是非常高的。众所周知,供求关系是商品价格的决定性因素,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实际上就是通过调整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又是以成本为基础的。通常情况下,成本的增加都会导致价格的提高。土地是房地产最主要的原料,犹如面粉之于面包,因此,地价必然对房价产生很大的影响。
就拿上周五(20日)北京刚刚产生的新“地王”来说,起拍价只有14.1亿元的顺义开竺开发区22号地块,经过多达190轮的激烈争夺,最后以50.5亿元的天价成交,楼面地价也从起初的1.1万元/平方米涨到了近3万元/平方米。如果房地产市场不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这近 2万元的楼板溢价最终都要转移到房价上。为什么建设用地的竞争会如此惨烈?主要就是因为土地的供应太少了,归根结底还是土地政策的原因——如果“农地入市”果能推广,土地供应量就会大大增加,疯狂的地价自然就会受到抑制,房价当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疯涨。
从职能上讲,国土部门没有调控房价的责任(那主要是发改委、建设等部门的职责);从动机上讲,国土部门也不会希望房价疯涨(它们只是想让土地多卖钱)。但,土地政策主导房价不仅可能,而是早已成为客观的事实——媒体之所以总是在土地政策与房市调控之间作“推理式联想”,公众之所以都对“‘农民入市’解困高房价”充满期待,都是基于“地价主导房价”这一共识。国土部门不愿承认这一现实,无非是想推卸责任而已。
“房价不可能由土地政策主导”?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