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A股本周在大幅振荡中回落,股指波段反弹之后上行乏力,投资者对8月前高压力心存恐惧以及消息面“增量”的利淡因素等等,成为股指在此处转入调整波的内在原因。
不确定因素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23日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与人力资源部联合发布的《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引发的若干疑虑。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配套文件,该份意见明确了未来10年国家对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价机制改革方向,核心要点是降低药价的同时,适当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市场各方对这份意见的解读是,当前医疗行业的突出问题是资源分配不均等,药费过重,使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严重;另一方面医护人员的收入对比又过低,因此其价格改革中“降低药价、提升服务价格”的总体方向应该是正确的。但是人们所担忧的是,服务收费价格提上去了,而药费价格却没有降下来,而因对于如何确保医改价格的“此涨彼消”,投资者的反响似乎并不太乐观。这一情绪在市场的反应,直接促成了医药股的分化。
第二个引发市场疑虑的信息是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的再融资传闻,这是股指回落更大、更直接的压力。为贯彻“保增长”战略目标,各商业银行的货币投放一直较猛,统计显示,从年初到三季度末,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比往年的任何时期下降都快。信贷增长过快导致系统性资本短缺,将上市银行再融资推到台前。根据《上海证券报》的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半数上市银行提出或已完成再融资计划。从已公布上市银行再融资计划来看,多数上市银行选取了定向增发或H股发行方式,其中中小银行融资规模都不大。民生银行H股发行预计募集资金300亿元左右,招行A股和H股配股融资预计筹集资金180亿元-220亿元,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预计融资67亿元-106亿元,兴业银行配股融资180亿元左右,宁波银行定向增发50亿元。国有银行中,中行、交行都存在再融资需求,中行预计再融资1000亿元,交行则在500亿元左右。市场担忧中行等大型国有银行融资将在A股市场进行,引发银行股板块大幅回落,成为带动股指回落的最重要因素。
第三,由上述第二个信息引申,是有关宽松的货币政策还能实施多久。目前来看,微调是显而易见的结果,但调整以何种方式进行、力度如何,对股市而言是一个政策不确定因素。而一个观察窗口是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年会,一些投资者选择出局观望作为应对策略。
此外,市场不稳定情绪还在于股指临近8月区域、热门个股中的巨大的获利盘抛压以及B股板块的跳水造成的冲击。这些情绪加上上述因素的叠加影响,使得市场更易于将消息朝偏空方向解读,这是行情不稳的信号之一,此前已有指出。
而股指如何调整、以及下调幅度将有多深,成为下一阶段运行需要关注的新焦点。总体来看,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层面复苏的趋势仍将延续,这是股市依托的大的经济背景,这一趋势不会逆转。从板块运行来看,我们同时认为银行股的下跌有很大的非理性因素存在。首先,为保持经济平稳复苏,我们估计货币政策调整将会是渐进的,将会以不伤害经济回暖为原则。其次,对银行股而言,政策调整的影响是复杂的,从估值角度看,货币政策收缩调整首当其冲的是货币投放规模,这对银行股具有负面影响,但若采取加息方式,也将有因增加银行利息收入而具有正面影响。其三,从AH股比价来看,A股银行股表现出明显的估值优势。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股H股发行价最终定为每股9.08港元,折合人民币约为8.08元,周四该股A股股价收报7.88元,既便假设H股以发行价开盘,AH股已经倒挂,而招行、工行、中行、建行、交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均已经出现二级市场的股价倒挂。其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工商银行AH股倒挂已经超过二成。在同属一个经济“基本面”的同一个公司,只因市场状况出现这种巨大的股价差异是非常不正常的。其四,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明朗,这一点各方具有共识,也决定了银行股10年的业绩也将会有充分的保证。以上诸多原因,使得我们认为银行股板块不可能长期回落,将肯定会有价值重新发现定位的行情出现。只是正像股指总是以波段涨跌展开一样,目前处于调整波段而已。而同样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预计银行以及大盘的调整将不会有7月底8月初那样的深幅度。从股指空间来看,对空方而言,估计3000点以下难以走得太远。
货币政策是否转向与再融资疑云牵动市场敏感神经
评论
编辑推荐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