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惟有中国是价值洼地


清议:全球惟有中国是价值洼地

 

迪拜债务危机令全球金融市场陷入迷茫。但恐慌是错误的。

 

首先,海湾国家总体上是出口国,而且出口的是石油,出口刚性十足,所以,外债偿付能力绝不是大问题,时间是修复债务指标最得力的武器。

 

其次,海湾国家的进口也是有限的,所以,不必过度担心债务危机将导致地区以及世界贸易环境受到冲击。

 

第三,中国不是海湾国家的债权人,所以,迪拜危机几乎不会对国内货币体系构成任何直接的影响。

 

恰恰相反,迪拜债务危机应当大大增强国际金融业对中国的信心。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

 

一,中国的外债风险是全球最低的,让钱流入中国是最安全的。

主权经济体的外债风险,可以透过外汇储备对全部外债的比率,以及全部外债对GDP的比率来衡量。199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仅为736亿美元,当时的外债余额为1066亿美元,相应的一次性偿债比率仅为69%。到了2008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激增至1.95万亿美元,而外债余额仅为0.37万亿美元,一次性偿债比率由此大幅提升至527%。也就是说,就算一次性将全部外债加以清偿,还能保留1.5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今,随着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而外债余额基本不变,中国对外的一次性偿债比率已高达620%以上。环顾世界,谁的外债风险能小于中国呢?此外,论及全部外债对GDP的比率,1995年最高时为17.1%,2008年大幅降至8.7%。

 

二,中国的内需潜力是全球最可观的,让资金进入中国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

在很大程度上,迪拜的主权债务危机,是由于那里的大兴土木缺乏足够的国内需求支持。理论上讲,内需不足是增加投资的大敌。但是,经过长期的储蓄积累,中国的内需增长潜力是相当惊人的,即使再快速增长15年,也消化不掉过去30年积累的储蓄。另一方面,国内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有人说中国的铁路运行效率是全球最高的,其实,这恰恰说明国内的铁路体系急需大量投资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美国人说,美国需要0.58万亿美元来建造高速铁路,算起来近4万亿人民币。那么,作为一个总人口数量是美国4.43倍的中国,从长计议,所需要的投资无疑要大大高于美国。

 

三,目前国内实行的紧缩政策会让以上两个优势变得更加巩固。

所谓紧缩政策,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金融安全程度而限制投资增长。这只能导致中国的外债风险越来越小。与此同时,越限制投资,国内公共环节供给不足的矛盾就越突出。这几年在冰雪天气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为该等矛盾的不断扩大敲响了警钟。这也就是说,限制越限制投资,未来投资的规模会越大,回报率会越高。

 

总之,在全球范围内,惟有中国是一块足够大的价值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