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城——谭邦城的风水意蕴


  明代古城——谭邦城的风水意蕴

                        赣州风水养生堂  www.zxyfs.com

                          (曾祥裕   电话13766307454)

     在赣南山乡有围屋,有土城,这是客家先民为了生存安全的自我保护措施。久闻南康市坪市乡政府东面一公里开外,有一座谭邦城,我慕名走访了这座鲜为人知的土城。现在的谭邦城已不复辉煌与完整。昔日东南西北四门只剩下了南门,漫步土城,依稀可从残垣断壁中发现当年城址的遗迹。
    据当地老人说,古城面积约万平米,内有700余人仍生活在其中,全是谭家族人。追根溯源,谭邦城的选址还有一段风水故事 。
    史载:明正德四年,谭邦村人氏谭乔彻,追随金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平定桶冈、横水等地起义民众,并协助王守仁建立崇义县城,功绩卓著,却不随王守仁回京受赏,情愿回老家南康谭邦村养老。王守仁有感老将军功高一世却高风亮节,遂上书朝廷,要求犒赏谭将军。明武宗亲封“威武大将军”,御书“威武克振”匾赠谭乔彻,并敕赐建造谭邦城。
   村民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开山劈石,垒墙建城,历经数载,一座气势壮观的古城诞生了。如果你拿谭邦村族谱上绘画的古城图与赣州古城图相对比,就可发现它的布局与赣州古城巧, 城墙连绵环抱,东南西北四座城门雄奇地面向四方旷野的逶迤大山,整个城形似巨龟,尾直抵屏风状“网形山”,前面南门乃龟首,气势轩昂地目睹着稍远处的圩镇。谭邦河则玉带状流往东边的古云桥。
    水从东南巽方流,自古风水有此讲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通常情况下,入水之口多在西北,出水之口在东南。风水术以西为尊,西来之水为吉,出水之口在东南亦为吉。风水罗盘上巽位表示东南,属吉方,我国农村乡镇的出水之口多在东南,并且有特定的标志。一般有桥梁、大树、词庙立在水口,这些标志是不能损坏的,它关系吉凶。不过,要判断来水是否吉,还要综合龙水之间的关联度。
  桥,既可方便村民出行,也是起水口关锁作用。 桥梁内是一个小世界,桥梁外又是一个大世界。桥梁如果被大水冲坏了,预兆着不幸的事将要发生。因此,农村中修宗谱都要记桥梁,把桥梁作为地理的重要标志。徽州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记载地形说:“东流出水口桥,建亭其上以扼要冲,而下注方塘以入大溪为村中一大水口,桥之东有长堤绵豆里许,上有古松树十株。”
  何晓昕在她的《风水探源》一书对水口理论和营建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它类似现代建筑中的给排水,但作用与象征意义又远非给水排水所能比及。水口很值得现代建筑学、建筑美学、建筑心理学、建筑环境景观学乃至建筑卫生学来共同探讨和发掘。"作者这是从建筑角度提出了研究水口的重要性。    
    古人选址,无外乎要在山水间做文章。山有行止,水分向背,乘其所来,从其所会。寻龙点穴,先观水势。观水之法,凡两水之中必可观山。水会即龙尽,水交则龙止。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为龙之血脉,穴之外气。龙非水送,无以明其来;穴非水界,无以明其止。凡属龙穴,端赖水为证应。山管人丁水管财,山水都造福于人。《管氏地理指蒙》卷十云:"龙长者水会于江湖,龙短者水会于溪涧……以千百里之势为襟带者,其气概自可见矣。然亦有穴结于此而水媚于彼者,穴上虽不见水,暗拱之势为力更大,不可谓非将相之穴也。"
  水是风水中最具灵动的因素,无水不成风水。谭邦城最富特征的是环城的无数池塘了。从南门开始,一路看去,只见池塘连着一个池塘,中间仅隔着一条过道,池塘或方或圆或大或小,毗邻绵延,蔚然成景。 谭邦城倚如网状似的“网形山”,再过来是呈下山之势的虎形山,村里人以网形山为风水山,认为网要捕鱼才有生气。于是,便于这城外挖掘了众多的池塘养着鱼,以求风水旺盛、家庭兴旺。
  水是风水中不可缺少或损坏的要件。
  怎样的水为好呢?水源深长则龙气旺而发福悠久,水源短浅则发福不远。水要入堂,又要有下关收水,或者水龙暗拱,都是好水。凡水之来,欲其屈曲,横者欲其绕抱,去者欲其盘恒,回顾者欲其澄凝。如果是海水,以其潮头高、水色白为吉。如果是江河,以其流抱屈曲为吉。如果是溪涧,以其悠洋平缓为吉。如果是湖泊,以其一平如镜为吉。如果是池塘,以其生成原有为吉。如果是是天池,以其深注不涸为吉。人们不可任意填塞池塘湖泊,也不可贸然开凿土坑,这会伤地脉,脉伤了就不会有好水。谭邦村人眼中视水为宝,珍惜城中散布的一口口如星星点点池塘,村约规定,只能是修补与掘建新塘,谁也不能毁塘。
  怎样的水在风水师眼中不可取呢?
  “凡水之来,若直大冲射、急溜有声、反跳翻弓都不好。水若无情而不到堂,虽有若无。如果是视之不见'水,践之鞋履尽湿,或掘坑则盈满,冬秋则枯涸,此乃山衰脉散所致,不吉。至于腐臭之水,如牛猪涔,最为不吉。如果是泥浆水,得雨则盈,天晴则涸,此乃地脉疏漏,也不吉。”
  当我离开谭邦城时,回首与夕阳下的南门城楼挥手告别,看着它在风雨沧桑巨变中,老态龙钟的样子,心想,现代谭邦城人以走出土城融入城市为荣,但是他们生命的根永远存在这块风水宝地。他们先人通达天文地理,为子孙后代营建设如此具有丰富风水意蕴的土城,真是用心良苦!保护生命根的完整吧,让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心中永远不泯灭乡土观念和风水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