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是陕西人发明的吗?


 

在桂林,三次打听桂林传统的马肉米粉。三个桂林人说:有,某某路的某某家有——不过是不是真的马肉就不知道了。这话让人很扫兴。桂林过去的米粉,是以马肉为正宗和特色的。白先勇的小说中写过,他们桂林的马肉米粉怎么怎么。莫非已经成为历史?

我吃桂林米粉不喜欢吃带汤的,米粉是不容易入味的东西。我尤其不喜欢汤里加油炸花生米——这是吃面条的习惯,正顺顺当当呼噜呼噜地吃,结果嘴里闯进一颗花生米,绊瘩得很!桂林人的口味不似广东,而近乎四川、贵州和湖南,重调料,桂林的卤水粉所用卤水、卤肉、卤菜,就是用多种香料调制成的。桂林的卤水有治疗风湿关节的效果,就是因为其中的香料又都同时是中草药。但是,我很不喜欢桂林小巷子里到处都飘着的酸笋味儿,我听一位桂林人说:酸笋这东西也不能什么人都吃,同样是有风湿关节老病的人别吃,吃了会勾起陈病。

至今吃得最香的一碗桂林米粉却是在深圳的杨枝茶社,茶社主人从桂林带回卤水、卤牛肉,干捞半碗米粉,将薄薄的卤牛肉片、香菜、萝卜干粒、香葱粒、蒜末、辣椒等放在粉上面,浇一小勺卤水,拌匀吃,米粉软滑光劲而不烂糯,那碗米粉至今仍能让人回味。

桂林米粉有名,店开得到处都是。您要问桂林米粉的历史,居然能听到桂林米粉是我们陕西人发明的传说——说是秦始皇发兵到了桂林一带如和如何,当兵的陕西军人想吃老家的面条,于是发明了米粉。这个传说,凭我的臆断极其不靠谱儿!面条那个时候有没有还另说、甚至那个时候有没有麦子我也没有去查。总之我认为将桂林米粉的发明归功于秦人是很不靠谱儿的!因为将米做成粉,在我看来是很复杂的,我有做面条的极大兴趣,绝没有学做米粉的念头。将面条附会于秦兵,是想攀附秦始皇,以模糊米粉的起源、抬高米粉的血统,增加神秘感。现代商业营销,很多人都这么干,有的故事编得很不靠谱儿。桂林攀扯秦始皇还是有点儿根据的,那儿不是有个灵渠嘛!但是,军队的伙夫去发明米粉,仍然不能让我相信。我认为米粉就古代桂林人自己发明的,桂林人脑子是很活范的。

你要真相信米粉是秦军的伙夫发明的,那么湖南米粉也是他们发明的?秦军是先到的湖南,湖南米粉比桂林米粉更接近面条!难道是秦军到了桂林想吃餄饠了?桂林米粉更像陕西的餄饠。餄饠的做法的确比面条复杂。

湖南米粉更像面条,当湖南米粉一进入深圳的时候,我就喜欢吃。相比,同一家湖南米粉店卖的面条,反而没有它的米粉好吃。南方人做面条,非要将面做复杂,这是所有南方人做的面条不好吃的原因。而真正产麦区人做面条,都是简单地做,面条带有面本身的香味儿。可见,南方人做面条复杂,是参考了做米粉的方法。

我有一回跟杨福音先生说起刚在深圳开业的湖南米粉,杨先生说:我小时候到长沙一家米粉店吃米粉——他边说边比划:碗这么大!都是清朝的那种青花碗你知道吗?那家米粉店的老板看见我,他很喜欢我,每次都是老板亲自端给我一碗米粉,说:“这个是你的!”我用筷子在米粉里面一探:我的这碗比别人多了一个卤鸡蛋!杨先生说到这儿,笑得很有意思,仿佛那个画面就在眼前。

 

                                                       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