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O开闸至今,无论是中小板企业还是创业板,市场对于资金的抽出都存在着心理屏障,而大盘股的陆续进入首发程序将加剧心理矛盾。从盘中来看,股指虽然连续两天大幅上扬,但是个股的分化已经在悄然酝酿。或许这是黎明前的最后“恐惧”时刻,那么如何看待券商IPO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和挑战呢?
透视一:机遇
下半年以来,券商板块涨幅明显落后于市场,而从最新的三季报来看,估值水平却反而低于两市的平均水平。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市场的活跃以及经济的增速发展带来融资环境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就增加了券商行业的经纪业务收入,而其他的承销以及自营业务的补给更是锦上添花。在此时证监会放松了券商企业上市条件“较强的竞争力”给到了较大的弹性。而目前已经申请上市的券商当中,包括了国信、华泰、山西、西部等,其中不乏汇金公司持股的国泰君安等大型的券商,这为后期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行业整合创造了想象空间。因此,招商证券的耕耘将孕育着券商板块新的估值体系定位以及整合加速。
统计显示,10家上市券商前9个月都赚得盆盈钵满,合计净利润高达171.93亿元,同比增长37.17%。这已足以证明了行业已经走出了低迷阶段,而四季度在券商“小集合”理财项目等多项业务的推出之后,盈利水平再上一个平台也必然得到市场资金的关注。
透视二:挑战
五年来首家实现IPO的券商企业——光大证券以58.56倍市盈率高调上市后,在此后的股价波动过程中不仅加速破发,而且底部盘整区域仍在向纵深延续,给到了市场投资者心里留下烙印。而创业板集体迸发也在上市第二天集体跌停,得到了市场的遗弃。那么招商证券的定价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目前券商板块的估值水平定位。
30-40倍的历史平均水平来看,我们认为是较为合理的,但是一旦突破上限,那么市场是否冷淡对待,在目前的结构性行情当中,我们认为,成为市场“弃婴”的概率亦非常大。
究竟券商IPO带来的是市场的财富还是行业的致命一击,让市场淘沙来充分验证上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