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鳄鱼杀手


南非尼罗河鳄鱼的大批死亡让生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

撰文:NAOMI LUBICK

在南非,成年鳄鱼遗骸的出现通常并不是冬季来临的信号,不过在过往的几年间,这种爬行动物的大批死亡却成了寒冬时节的标志。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的护卫员已经发现,栖息在Olifants河的尼罗河鳄鱼(Nile crocodile)时常飘在河面,在沿岸有些鳄鱼已经奄奄一息,甚至肿胀死亡。研究者迅即开始调查原因,他们担心鳄鱼的死亡可能昭示着有毒物质或病原体的存在。这不但威胁到鳄鱼种群而且还会危及河流沿岸的居民。

Olifants河蜿蜒数百公里,流经南非的三个省,最终流入莫桑比克。这条河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水分,生产的粮食不仅出口到欧洲,还供应给当地农村社区。此外当地居民还依赖这些河水进行渔业养殖和农业灌溉。

鳄鱼危机的第一个信号出现在2008年的冬天。当时护卫员收集到了170具鳄鱼遗骸,有时每周就能得到20具。2009年5月末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克鲁格公园的峡谷处大约生活着400只鳄鱼,相比2008年的至少1000只已大幅下降。到了8月7日为止,护卫员与科学家又发现了23具鳄鱼遗骸。

2008年,研究者对一些鳄鱼遗骸进行解剖后发现,个中原因可能是全脂肪织炎(pansteatitis)——一种脂肪组织的炎症。由于这种疾病导致脂肪沉积(fat deposits),鳄鱼的尾巴肿胀变硬,使其动作僵硬无法捕猎。解剖样品显示,沉积的脂肪已经被氧化为明黄色。

这种疾病并非仅限于鳄鱼。科学家发现,生活在Olifants河中的一种鱼也患上了同样的脂肪沉积症。在这条河的峡谷处(位于莫桑比克马辛加大坝的上游),鳄鱼的数量在减少,鸟类亦在消失。这些现象很可能都是由全脂肪织炎导致的。

然而,是什么诱发了这种奇怪的脂肪组织疾病,现在依旧是一个谜。在2009年6月,就职于南非西北大学Potchefstroom校区的Henk Bouwman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两次欧洲化学会议上分别报告了他们对鳄鱼组织样本的检测结果。Bouwman表示,他们几乎对所有可疑物质——包括DDT[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PCB(多氯联苯)、二恶英类物质及含溴阻燃剂进行了检测,并未发现其中有何蹊跷之处。

南非科学与工业委员会及比勒陀利亚大学水资源专家Peter Ashton认为,这些状况可能和存在于这一流域上游的腰鞭毛虫(dinoflagellate)和蓝细菌(cyanobacteria)有关。这两种生物会释放出一些毒素,与海洋环境中红潮(red tide)非常类似。

仅凭一项检测就发现始作俑者,恐怕没这么简单快速,南非国家公园的疾病生态学家Danny Govender如是说道。她提到,2007年,在活体鳄鱼中提取到的标本中发现,一些鳄鱼的脂肪组织正在开始变硬。通过与Bouwman的合作,她提出假说,所有这些毒素单独衡量时,都在有害水平之下,但联合作用时,却有致命的后果。

Govender引用例证称,这条河生态系统的改变,其肇因源自公园外一些基础设施。其中包括上游的数百座煤矿(在那里鳄鱼几乎消失殆尽)和下游峡谷处的一座大坝。就在去年,该大坝的水库在近二十年来首次蓄满,这使得Olifants河的水流通过鳄鱼峡谷时速度减缓。Govender怀疑,缓慢的水流会使毒素在鳄鱼的栖息水域中积累起来。事实上,科学家已经得出结论:河流泥沙中的硫化氢、氨以及其他物质很很有可能就是导致2009年7月鱼类大批死亡的的罪魁祸首,而鳄鱼吃了这些被污染的鱼后将会受到波及。

即便研究者最终发现了导致鳄鱼死亡最终原因,其中造成的影响或许远比估计的要深远。Govender说:“2008年的测算中,我们的确低估了鳄鱼的死亡数量。”她补充道,死亡鳄鱼的遗骸有可能被同类吃掉或沉入河底。“我怀疑许多生育期的雌性个体也因此死亡,”这些遗骸个体比较小,很容易落在调查者的视野之外。如果真的是这样,她表示,即便科学家找到了死亡原因所在,峡谷里的鳄鱼种群恐怕再也恢复不到原有状态。

至于以Olifants河为生的人们,“我不知道应该对他们说些什么,”Bouwman表示。他的同事、瑞典农业大学(位于瑞典乌普萨拉)的Henrik Kylin希望能深入到莫桑比克,去检测那里的鱼类,如有可能还想将当地居民纳入到检测范围。他想知道,鳄鱼杀手的屠杀对象是否不仅仅是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