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板推出之前,应新浪网之邀,我为创业板写下了下列专家寄语:
“愿即将推出的创业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灿烂里程碑,中国高科技行业振翅腾飞的助力板,中国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催化剂,中国投资者分享成长性收益的聚宝盆”。
这一段寄语反映了我本人以及上到监管层、券商,下至创投公司、企业和普通投资者的良好愿望和殷切期待。毕竟中国版纳斯达克的成功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但是,不容否认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以至于在创业板推出之前几乎没有人敢说真话,没有人愿意说真话,没有人愿意听真话,所以也就没有地方说真话。每个人都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听起来似乎让人振奋,其实无异于吃了兴奋剂之后的语言。
现在创业板已经开始交易,皇帝的新衣已经原形毕露,其中有趣的话题不必也无法再刻意回避。提到创业板的推出,至少有一下几句话值得一提。
其一:对于监管层而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目标、政绩、面子、心态
其二:对于媒体而言,只须说好,不许说坏;---舆论导向、虚荣心、业务量
其三:对于公司而言,只要成功,不要失败;---利益最大化驱动下的融资数量最大化
其四:对于投资者而言,只须进去,不许出来。---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
这几句话我在多个场合讲了,几乎没有一个媒体敢登,他们说创业板只能按照上面的意思做正面报导,即使有不同看法也只能委婉的以建议的方式表达。问题在于:
当监管层把推出创业板作为必须限期完成的战略目标来考虑时,创业板推出的必要性、时机是否成熟、条件是否具备就成为次要的问题;
当监管层把创业板作为政绩工程来力推时,好大喜功的面子问题就有可能成为左右决策的重要因素;
当监管层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浮躁心态面对创业板之时,对于普通投资者还能否给予必要的信息披露就成为一个令人质疑的问题;
当媒体缺乏客观公正和独立性,更多地体现舆论导向时,所谓的信息披露就成了一个事后的马后炮;
当深交所在创业板推出之前反复强调提高开户率,占比高达97%的普通投资者在首日爆炒后被深度套牢后,再发出创业板有可能连续跌停的风险提示的意义何在;
当创业板上市公司有的居然成立了十多年还处于创业阶段时,此类公司的高成长性不知道到底在哪里,如果说有成长性的话可能也已经是“老黄瓜刷绿漆”了吧?
当我们设立了创业板这样一个“退出机制”时,我们不明白有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创投公司对于成长性如此之高的企业为什么不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而是非要把如此之高的成长性恩赐给普通投资者?
当创业板的所谓“退出机制”使创业板成为一个投资者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神之时,当普通投资者幡然醒悟步机构投资者后尘纷纷退出之时,创业板的股票价格到底会维持在什么水平?
当老黄瓜刷绿漆式的过度包装原形毕露之时,勉强嫁出去的老处女会不会遭遇被投资者抛弃的命运?
确实,我们需要创业板这样一个制度安排,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制度创新,我们希望创业板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但是我们不能扭曲其中的利益机制,我们的行为不能被扭曲的利益机制过度再扭曲,否则创业板的发展将事与愿违,有悖初衷,欲速则不达!
这样说,可能有些人看了会很不高兴,但是,如果这瓢冷水能够让有关人士清醒过来,及时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而不是在歌功颂德式的评论中飘飘然而不自知,那么这篇文章就没有白费笔墨!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