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源于创业板分流 下半年宜做波段


博主编注:应朋友之盛情相邀,7月28日一家人出发去旅游,行程是先直飞拉萨,游览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纳木错等景点;然后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走川藏公路自驾去林芝,主要去了卡定沟瀑布、鲁朗风景区、千年古柏、花海风景区、南迦巴瓦峰、中印边境的直白村等;然后飞成都,参观了大熊猫繁育基地、都江堰、青城山、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回到北京已经半个月出去了。在这期间,股票市场经历了大幅调整,居然跌去了700多点,一时间,市场上人心浮动,恐慌气氛蔓延。对于导致股票市场深幅调整的因素,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似乎都有些牵强附会,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创业板惹的祸,这一个显而易见的罪魁祸首却几乎没有人说起,为什么?只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水平低、缺乏政策敏感度的部分分析员看不懂,二是即使少数人看懂了也不敢说,因为那意味着要冒得罪监管层的风险。对于创业板,监管层、券商、相关创投企业、普通投资者等利益主体都寄予了放大无数倍的期待,此时把股票市场调整的原因归结于创业板无疑是不合时宜的,对于这种皇帝的新衣,没有人有勇气说出真相。但是,如果投资者没有在风险决策中考虑这一因素,将来有一天就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当中国金融网的记者要求就股票市场的走势采访时,我才觉得有必要把这个观点说出来供投资者参考。
 
首先,创业板中小投资者应该避免参与,或起码等市场平稳之后再考虑是否投资;其次,投资者应该采用波段投资的操作,比如这一轮反弹开始后可以逢高减仓,等到创业板等因素对市场出现冲击后再慢慢加仓,注意保护资金的安全。

 

  7月29日以来的市场波动,在沪指跌去20%之后稍有平复。那么2761点会否是反弹的底部,导致超跌的原因究竟为何,股市就此会出现怎样的走势?本周,记者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就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记者:近期A股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你是怎么看待这场下跌的?

  吕随启:7月29日以来市场开始出现下跌,最低700多点的下挫幅度超出了人们预料。既然是超出预期的非正常下跌,势必存在一个超出预期的原因。

  大部分市场分析人士把本轮下跌归结到了货币政策出现微调、流动性收紧、周边股市下跌和三季报业绩可能无法对股市形成支撑以及新股快速扩容几点上。

  首先货币政策微调并非突然出现。早在今年5月份的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表示货币政策将会出现微调,7月29日货币政策微调出现后,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恐慌,但央行也马上进行了解释,随着恐慌消除,政策微调导致市场下跌的说法就站不住了。

  记者:那么新增贷款收紧是否影响很大呢?

  吕随启:一季度总体货币供应量非常充足,4~7月份市场其实一直有对新增贷款数量缩减的预期,尤其在6月份创出巨量之后,7月份的收缩在意料之中。别忘了7月份的金融数据中还有2000多亿的票据融资,如果加上这个7月份的信贷数量并不少——这就意味着,新增贷款实质减少的并没有那么多,顶多只是心理影响。

  分析了这第二个说法后,我们看第三个就是所谓的业绩不足以支撑上市公司股价——要知道,今年一季度和中报上市公司的业绩同比都有很大下滑,但是如果分析环比数据就可以看到,公司业绩是每个季度都在上涨的。而上半年是投资驱动的投资期,投资效果的显现比照经济政策的推出具有滞后期,从3季度开始,政策效果将会逐步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如果我们对宏观经济走势有信心,那么企业业绩自然能够回升,这也是中央放心缩减信贷的基础。我认为未来的3、4季度业绩比上半年会更好,应该能够对股市构成有效支撑。

  记者:那么外围影响和新股IPO的影响呢?

  吕随启:外围股市已经开始企稳,美国股市高科技企业的复苏已经开始拉动整体市场,加上美国经济逐步恢复,这些都是稳定市场的因素;而欧洲主要经济体的德国和法国也表示经济率先复苏,外围市场已经开始了稳定,美国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接连创出新高,宋鸿兵所说的“第二波金融海啸今年9月即将来临”的说法不攻自破!

  新股发行的速度的确有些快。今天就有4只新股上市,但是股市恢复融资和造血功能也是必需的,IPO只能算是一个好坏交织的因素,绝对不是导致市场如此深幅下跌的解释因素。

  记者:那么,你认为的“出人意料”让市场下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吕随启:除了正常的技术性调整之外,导致市场暴跌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创业板。这个因素几乎没有人提到,但的确是它对市场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创业板是今年必须要完成的制度创新,现在创业板的发审委已经成立,但发审委委员们还需要一定的培训,所以,预计将在10月份也就是60周年大庆后创业板才会真正启动。

  很多人认为创业板初期也就200亿的规模,不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其实这是比较简单的算法——要知道现在主板发行新股的PE就是30多倍,而创业板有着高成长性和新板块的特点,最少PE也会被冲击到60~70倍左右,按照50倍PE计算,这块市场就需要1万亿人民币作为支撑,如果市盈率更高则需要的资金将会更加庞大。这一因素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所谓的流动性抽紧。因为流动性即使真的收紧,也是从整个经济体系里信贷总量中收,股市作为一个局部受的影响也是局部;而创业板的推出这需要至少1-2万亿的新增资金才能维持,这些新增资金在信贷总量不可能大幅扩张的情况下来自哪里?答案是,只能来自居民存款的搬家以及A股市场现有资金的分流,那么创业板推出对A股市场的影响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一目了然,至于影响幅度的大小我不说也好,大家都会算。我相信,正是算清了创业板推出对A股市场资金分流效应的大小,机构才不约而同地大面积减仓。

  机构是不会等到创业板推出之后才从A股抽身的,那么就会在A股获利最丰厚的情况下借机离场。这次下跌如此严重的原因正在于此,只要看一看此次跌幅较大的都是银行、地产、有色金属、煤炭等机构重仓板块就知道制造市场恐慌的是保险公司、私募基金、券商等机构。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以前平安再融资曾经导致市场大跌,此次机构减仓又是平安带头,对于这家对市场“如此负责”的上市公司,作为普通投资者应该永远不要忘记!我预计创业板初期上市的企业不会多,之后会逐步增多,其对A股的影响也是初期比较大,随后两个市场会慢慢的平衡下来。

  记者:你认为下半年市场的投资策略应如何选择?又有哪些板块可以避免让投资者受到不利影响,获得稳定收益?

  吕随启:首先,在创业板市场上,在现有的发行制度下,机构投资者主宰市场的格局不会有实质性变化,中小投资者应该尽量避免参与创业板的投资,或起码先让机构自己唱戏,等机构博弈导致市场平稳之后再考虑是否投资;其次,在A股市场上,在创业板推出之前,投资者应该采用波段投资的操作,比如这一轮反弹到一定高度后可以逢高减仓,逢低吸纳,在创业板推出之后,A股市场一旦出现更加深度的调整,然后再根据两个市场之间的联动慢慢加仓,注意保护资金的安全。

  至于板块上,我认为可以考虑不管股市涨跌都有业绩保障的防御性行业,比如医药行业,国家刚刚拿出8500亿投资进行医疗体制的改革,这意味着整个行业到明年的业绩都有保障,另外就是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而启动的电子类、软件类、电气类等高科技板块,他们在市场调整中跌幅比较小,当然在市场总体飙升中涨得也比较慢,但因为有业绩支撑股价也有一定保障。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