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成中小投资者的“套牢板”?


    开市的首个交易日所有新股盘中涨幅曾经超过100%,然而,第二个交易日却又出现大面积跌停现象,这就是被寄予厚望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创业板。

    有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股民泪满襟”。A股市场上的创业板,正在上演着这极其凄惨的一幕。先是首个交易日的长上影线,紧跟而来的是跌停,而且,由于其畸高的市盈率水平,在基本上是由散户资金参与的背景下,创业板并没有为投资者带来“创业”的味道,相反却蜕变成了中小投资者的“套牢板”。

    事实上,在创业板还没有开市之前,笔者就曾说过,创业板其时的市场氛围、受关注度、来自监管层的呵护等诸多方面与五年前深市推出中小板时极其相似,投资者应该谨防创业板大幅高开或高开低走。而当年中小板正是在市场的热捧下,从而走出了高开低走的走势,也让那些首日吃“螃蟹”者遭遇到了惨重的损失。

    首日盘中涨幅全部实现翻倍,下个交易日20家股票跌停,创业板的开市两个交易日以来,显然难以用“正常”两字来衡量。回头看,如果不是因为创业板受到市场的疯狂追捧,如果不是市场的投机之风盛行,又怎么可能会出现如此的格局?如果不是创业板新股在发行时纷纷以离谱的价格发行,如果不是所谓的“市场化发行”为之“撑腰”,创业板28家新股又怎么可能能以平均56倍的市盈率发行呢?

    因此,在创业板开市前两个交易日中,其股票的畸形走势,是与市场的畸形追捧以及徒有美丽外表而无真实内涵的“市场化发行”密切相关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至少在不久的将来,创业板的挂牌,绝对不会是中小投资者的盛宴。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以及个人原始股股东,才是创业板盛宴的分享者。以中小板为鉴。当年深市欲将中小板打造成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板,然而,五年时间过去了,到底有几家中小板企业真的体现出了高成长性呢?当初画的“饼”,如今看来更是一个“真实的诺言”而已。而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中,传统行业者有之,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有之,成立时间较长的企业有之,因此,绝大多数公司的高成长性受到质疑,那么,失去了高成长性的创业板新股,还能支撑目前高高在上的股价吗?

    诚然,在创业板开市之前,来自监管层的风险警示可谓不绝于耳。如深交所提醒股民,要认真学习创业板的有关知识,仔细阅读有关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等信息披露文件,理性投资,切勿盲目跟风炒作。深交所亦对存在重大异常交易情况的“华某民”“林某仲”“陈某生”账户实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限制交易措施,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并且推出了四项措施遏制创业板上市首日过度炒作。但这些措施在铁的事实面前,竟然丝毫经不起任何的“推敲”。

    曾经,“亚洲最赚钱公司”的中石油最终成了“套牢投资者公司”,如今,创业板成为中小投资者的“套牢板”,中石油类似一幕被重演了。这到底是投资者的悲哀还是A股市场的悲哀呢?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