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总的观点是:大势成就投机,投机者此时投机,则犹如无力吹火用力很多。
鉴于楼市一副的“绑匪”的形象,中央调控投鼠忌器般的忍耐,国内经济依旧需要楼市作为发动机来带动,以及房地产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的特殊地位,未来两年,也就是国内经济完全复苏之前,中央调控在政策层面上是不会重力打压楼市的,但也不会放任自流。而作为最有力调控手段中之一的 “货币政策”,也不会出现颠覆性的转向。
另外,类似“烧钱过冬”式的以毒攻毒救市法,存在很大的副作用。比如地王现象抬头,比如房价反弹,再比如位于金字塔上层的人物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既可以保值、增值,又可能趁机炒作的房产。
那么问题就来了,第一:投机客到底很能否炒的动楼市?第二:为什么能炒动或者为什么炒不动?
笔者并不“乐观”的以为楼市将再小阳春之后,从此走上坦途,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1到2年内,楼市是不会栽大跟头的,或者说不得不令人稍稍乐观。总体处于一种恢复、复苏、动荡中前进的状态,并不风平浪静,同时也没有大风大浪,借势投机确实存在客观条件。原因在于:
一、货币政策基调不变,市场存在炒作的基本土壤
上半年我们有7.4万亿的信贷量,7月3600亿,8月又是3200亿,总共前八个月有8万亿的信贷规模,加上未来四个月,全年预计有10万亿左右的信贷量,这几乎是08年全年4.9万亿的两倍。而财政部会计司,在7月末的一份报告中称,银行去年共向1597家非金融上市公司发放贷款人民币3.9万亿元,但到去年年底,上述贷款中仍有1.3万亿元左右资金留在银行账户中。报告认为,上市公司拥有充裕的流动性,但这些流动性可能流入了股市和房市。与多数上市公司充足的流动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约40%的中小型企业已因缺乏资金而被迫停产或申请破产。而与此同时,上半年,企业利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是企业银行存款却大幅增加。表明一些资金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
另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根据今年前5个月5.8万亿元的贷款规模计算,仅前5个月就约1.16万亿的信贷资金流入到了股市。
社会流动性充裕时不争的事实,星河湾、汤品一臣等豪宅的热销都在昭示着通胀预期的到来,但即使炒作土壤肥厚,但炒动楼市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二、土地政策透明,炒房导火线燃点过高:
楼市上半年的回暖,是当下“圈地战”的直接原因。销售回款加上宽松信贷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让开发商大大调高了对未来的市场预期。土地肠梗阻已是尽人皆知,招拍挂不但抬高了房地产市场进入门槛,而且囤地行为已经酿成了攀比之风。8月12日,国土资源部2009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国81个城市获批的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较去年增加16.7%。相对透明的土地政策,是从供给方面缓解表面上的电荒现象。继8月24日明确表态要求加强监管之后,国土资源部网站近期正式公布《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地方政府要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开供地计划、供应结果和实际开发利用情况动态信息。对因城市规划调整造成已供地项目不能落地的,应允许用地者报经批准后改变土地具体用途,或者通过协商调整安排给其他符合规划的项目,但应依法办理相关供地手续。对取得土地后满2年未动工的建设项目用地,应依照闲置土地的处置政策依法处置,促进尽快利用。这是调控从侧面打压地王现象的一大举措,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土地政策不当,是地王频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地王将直接或间接的导致房价上涨,由于当下土地政策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因此,炒房所需的导火线燃点过高,不利于投机者操作。
三、二房政策收紧,把炒房消灭于未然
需要清楚的一点就是,此次二房收紧和07年的“一刀切”式收紧,在背景上有很大不同,而背景的不同导致银行的参与性也大打折扣。当时正值9月27日,也就是一年中的尾把期,银行的信贷指标即将用完,再有银行的客户区去贷款,一刀切式的政策就会发生作用。而如今的二房收紧,不但处在三季度的开始,而且中央两次三番的强调“适度宽松”,生怕回暖夭折,再论收紧,银行不会像当时那样严格把关,毫无疑问,“优质客户”依然可以享受优惠措施。但此次二房政策却留下了“松、紧”的巨大可调空间,相关部门会随着市场的不同反应,制定相对灵活的二房政策。一些房价反弹较强的城市,二房政策已经很紧,而房价相对涨幅较缓的城市,二房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
另外,07年那波楼市投资、投机热跟二房政策有很大关系,最好的证明就是927新政之后,也就是二房一刀切式收紧后,楼市开始了漫长的观望期。由于二房政策基本可控,因此,投机行为大范围复发的可能性很小。
四、保障性住房政策,削弱了可用于炒房的牺牲品
未来三年将有9000亿的保障性住房入市,具体到成都市130亿的规模。按照2006年全国住房销售量500多万套,2007~2009年大略550万套左右的规模。如果楼市基本稳定,那么保障性住房将会分在楼市的半壁江山。笔者认为,量的大小还只是其次,保障性住房的最大作用在于:给中低收入家庭吃了定心丸,使得在房价反弹幅度较大时,楼市的观望情绪将更重,盲目入市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众所周知,炒房需要“借势”而为,直接一点说就是需要“垫背的”,而保障性住房的加入,将使得在07年推波助澜的“恐慌性”需求基本绝迹,炒房“无势”,要炒得动谈何容易?!
五、受到以上政策作用楼市需求、供给也将呈现明显的政策效应。
先说供给量,确切说是有效供给量,注意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在事实上上市了的和未捂盘前提下的供给量。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有效供给量?是因为监管不力导致囤地、延缓工期、推迟申请预售、以及捂盘苗头所造成的供给不足,给房价的上扬增加了很大压力。年初时,成都现有存量800万平米,预计全年还将有近2000万平米的供给量,但是及至六月以后,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便愈演愈烈,缺货借势流动性所造成的房价上涨潮此起彼伏。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再次放弃用存量和预计存量来安慰自己的想法,一切还是要看有效供给量。虽然,市场上目前还有大量的大户型房源,但限于90/70的影响,大户型的存量也无法改变有效供给难测的局面。再虽然,未来还有近几千万平米的理论供给量,包括已经领取预售许可证的、新开工的、正规划的还有刚拿到的的,但真正能够达到有效供给的量,还是不能太乐观。(成都为例)
其次是需求方面,而需求主力的易帅是下半年需求的最大特点。上半年的绝对主力是集中释放的刚性需求,但七八月份则明显的有投资和改善性需求入市(成都由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改善性需求一直活跃),并将逐渐扛起主力大旗。成都今年的旧城改造设计270万平米的量,并投入150亿元的资金。货币补偿相对优厚,主导需求主力有望。另外,刚需上半年已经释放的差不多了,之后也会随着房价的攀升而被拒在入市门槛之外,走完今年最后一个黄金周之后,将可能再次长期潜伏。
综上可知,炒房或者投机虽然拥有流动性充裕的炒作土壤,但缺乏较低的“燃点”和“恐慌性”需求的“大势”,更重要的是有“保稳定、保8”这样的调控目标,犹如“天子剑”一般高悬投机者脑门。
因而,今年的大势只适合投资而不适合投机,试问“无势”又无“政策空挡”,如何能够炒的动?!
当然,从行家的角度看,市场永远存在投资或者投机的机会!关键看自己能否发现,能否驾驭,泛泛之辈还是不要逆势而为,落个“投机不成蚀把米”!!
再次重申:转载和引用皆须经过笔者同意,以免造成误会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