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房源充足,需求乏力


今年前几个月,楼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回暖,打得开发商手足无措。反应较快的开发商,从热火朝天中反应过来,到调高开工量,再到加快工程速度,形成有效的供给量,也已经是金秋9月了。房地产市场的滞后性,如此可见一斑。
    以成都为例,1-8月,中心城区累计新增供应商品房559万平方米,这与理论的1800万平米的供给量,相差甚远,可见,所谓的供给量大多都成了“肠梗阻”,堵在了流通环节。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去年的楼市气候不佳,开发商信心受挫之后,调低了开工量,或减慢了工程进度。
     这个新增的559万平米的供给面积,比当期成交面积低39%,供销比仅为0.61比1。尤其是年初比较受欢迎的小户型,一些热点区域和性价比相对较高的项目,以至于小户型几近断货。
一房难求的后果是房价迅速反弹,1-8月,中心城区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为5547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5%,但降幅分别比1-3月、1-6月收窄9.6个、1.3个百分点。8月份,中心城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5853元/平方米,同比下降0.7%。
     短半年,成都的住宅成交均价,再次冲击6000千元大关,不得不佩服中央调控,“烧钱过冬”和,房地产市场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口口声声要市场化的今天,一个基础性和占据支柱性作用的行业,竟然能够被政府玩于“股掌之间”,真可谓悲哉事也!
    笔者门前不远处,有一座在建高层住宅,去年全年几近停工,每到下雨,只见一个大水坑,由于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开发商,当时还以为要成为“927新政”的牺牲品,不料从今年3月份开始,工地机器轰鸣,一片热火朝天,最近每天加班至晚11点多,看来也是想搭“秋交会”的车,只是可怜了周围邻居的耳朵。
     即使开发商后来加紧赶工,到8月底,成都市中心城区商品住房,可售房源依然只有614万平方米,比去年末减少了近345万平方米。但金九银十的诱惑实在太大,各开发商也都“削尖了脑袋赶场子”,仅9、10月成都将有68个新项目,或者新批次房源上市,供应量达到217.25万平方米。至于开发商的阵营,自然很庞大,就国庆黄金周假间的秋季房交会上,就将集聚160余家实力开发商,和携有的200多个楼盘参展。
     对于后几个月,一直在歪瓜裂枣中找房源的购房者而言,国庆之间的这次集中供应,的确是不容错过的一道“购房盛宴”。

     然而,购房需求的再次发飙,需要一个累积的过程,也就是蓄势。大多数城市,由于政策微调和传统的季节性因素,在7、8月都出现成交量的下滑,尤其是8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杭州和武汉等大城市中,除津、穗两市微增,其余几个城市成交量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总的来讲,受到二房收紧和房价涨幅过快的双重打击,需求已经变得理性,购房者已经变得较理性追涨。

    (以成都为例)承前启后,观前8个月的市场表现,刚需还是主力,以至于成交户均面积始终在90平米左右徘徊,小户型仍然是市场中最抢手的。比如1至8月,全市成交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商品住房757万平方米,占总成交面积的39%,这点和全国其他城市大同小异。    
    对成都来讲,由于今年有270万平米的旧城改造量,认为催生了大批改善性需求入市,因此,成都1至8月,共成交90-144平方米中大套型商品住房901万平方米,占总成交面积的47%,;成交144平方米以上大套型商品住房265万平方米,占总成交面积的14%。当然,成都有着自身非常特殊的背景,这点笔者已在前几篇博文中做过详细分析,参见《成都楼市不服软,一支独秀有原因》。不再赘述。
     受到房价反弹过快,需求已经集中释放数月,以及二房收紧等因素,即使在金九银十这样的传统“旺季”,还是需要开发商小心呵护这些潜在入市者,否则金九银十很可能大打折扣。
    总的来讲,对于全国这盘大“大棋”,笔者不大乐观,而对于成都楼市,笔者还是持审慎的乐观态度,只要开发商能够因势利导,金九银十应该会交上较满意的答卷,毕竟成都拥有特殊的背景。但前提是“因势利导”,至于何为“势”,如何 “导”,还听下回分解……